ID: 13131629

统编版(五四学制)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专项训练 中华传统文化 同步练习(含答案)

日期:2025-11-27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38次 大小:308696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统编,训练,练习,同步,传统文化,中华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项训练 中华传统文化 1.下列书法作品都是描写端午香粽的诗句,对字体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图1是小篆,字形呈长方形,笔画复杂,圆劲均匀,粗细基本一致,富有古风古韵。 B.图2是隶书,字形多呈扁宽,蚕头雁尾,将小篆匀圆的线条变成相对平直方正的笔画。 C.图3是楷书,形体方正,笔画分明,干净利落,给人稳定、庄重的视觉效果。 D.图4是草书,字形端正,笔意行云流水,笔画连绵,结构匀称,潇洒畅达。 2.按要求回答问题。 (1)上图书法作品的内容是一首古诗,请把它完整地抄写在横线上,并加上标点符号。 答:_____ (2)从题材看,下列诗歌与上图古诗相同的一项是( ) A.《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B.《使至塞上》(王维) C.《黄鹤楼》(崔颢) D.《游山西村》(陆游) 3.下列有关书法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唐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和柳公权的楷书行笔雄浑、筋骨劲健,颜书丰腴,柳书清瘦,故称“颜筋柳骨”。 B.行书一般用笔灵活,笔法简便,具有流动之美;楷书则用笔规范,一丝不苟,给人端庄厚重的美感。 C.汉代最流行的书体是隶书,代表作有《张迁碑》《礼器碑》,最著名的书法家有蔡邕、张芝和李斯。 D.欧阳询是我国唐代著名的书法家,他的楷书宗法王羲之、王献之,于平正中见险绝,自成一家。 4.对联是传统文化中很有趣味的语言形式,尾字讲求平仄,上下联讲究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境相似或相反。有同学拟写了描绘鸭绿江风光的上联“风轻一江拂碧水”,请选出作为其下联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雨歇千鸥伴彩云 B.一轮红日染朝霞 C.雨奇两岸笼烟雾 D.碧波千顷浮翠岛 5.中医药文化历史悠久,底蕴丰厚。许多对联巧妙地运用了中草药名(如“当归方寸地,独活世人间”“神州到处有亲人,无论生地熟地;春风来时尽著花,但闻藿香木香”),给人以艺术享受的同时,又传播了中医药知识。请从下面所给的中草药名中,选出最恰当的四项,将下联补充完整。(只填序号) 上联:白头翁,持大戟,跨海马,与木贼草寇战百合,旋复回朝,不愧将军国老; 下联:_____,插金簪,戴_____,比_____芍药胜_____,苁蓉出阁,宛如云母天仙。 中草药名:①金银花 ②银花 ③红娘子 ④蜈蚣 ⑤五倍 ⑥牡丹 6.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在白洋淀的绿水青草之中,建有一条气势不凡的栈道。栈道向水面蜿蜒延伸,水面中央有台翼然临空。台上悬挂着一块匾额,匾额上题写着“集翔台”三个大字。匾额两侧的柱子上有一副对联:春水初生群类乐,凤弦一曲万方听。 请对“春水初生群类乐,风弦一曲万方听”这副对联进行简要赏析。 答:_____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为迎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学校要求以班级为单位,结合学科特点,组织开展“走近‘双遗产’,弘扬传统文化”的主题研学活动。你所在的班级经过商量,决定前往“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峨眉山———乐山大佛”研学营地中的峨眉山营地开展活动。 在活动中,语文老师就地取材,布置了若干研习任务,现在请你来完成。 (1)在研习营地看到了一则“入营须知”,阅读后完成答题。 a.词语修改。文段中有一处用词不当,应将_____一词改为_____。 b.病句修改。文段中有一个病句,应将_____句(填序号)改为_____ _____。 (2)在“传统文化”研习厅,同学们从演播视频上看到,某校正在举行“孝亲文化节”活动,数百名学生对着父母下拜磕头。对此,甲、乙两位同学有以下对话: 甲:我认为这样一种被刻意安排的教育方式,多多少少带有表演色彩,总让人觉得有点不真实。 乙:_____,那么,这就值得点赞。 甲:是的,可尝试的方式有很多,但教育更要与时俱进,比如打个电话,发个微信等,都可以表达对父母的孝敬。 乙:关键是要培养我们孝亲敬老的品质,中华民族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