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314059

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提纲

日期:2024-05-21 科目:地理 类型:初中素材 查看:12次 大小:2028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提纲
  • cover
地 理 七年级上册 薛 欣 怡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一、地球情况: 1、形状:两极部位略偏的不规则的球体。 2、大小:地球平均半径6371千米,最大周长(赤道)约4万千米,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二、地球仪: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 经纬网:是地球仪或地图上由经线和纬线交织成的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地点位置。 1、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度垂直相交的半圆。 1)特点:都是半圆,长度相等,都指向南北方向。 2)经度:由本初子午线(0°)向东(E)向西(w)各分18°。 0度经线以西称西经,用W表示。0度经线以东称东经,用E表示。 3)东、西半球分界线: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 2、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1)特点:都是圆,长度由赤道到两极变短,都指示东西方向。 变化规律由赤道向南、北极逐渐增加。 2)纬度:由赤道(0°)向南(S)向北(N)各分90°。 赤道以北称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称南纬,用S表示。 3)南北纬和南北极的分界线:赤道。 北极:地轴北段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南极:地轴南段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地球的运动 一、自转: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地球的自转。产生昼夜交替现象,时间差异。 1、方向:自西向东。 2、围绕中心:地轴。 3、周期:一天。 二、公转:地球围绕太阳不停的运动。 引起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和昼夜长短变化,产生四季和五带。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 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在赤道上,这一天称为春分日。春分日前后的3、4、5三个月是北半球的春季。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这一天为夏至日,夏至日前后的6、7、8三个月是北半球的夏季。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在赤道上,这一天称为秋分日。秋分日前后的9、10、11三个月是北半球的秋季。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上,这一天称为冬至日。冬至日前后的12、1、2三个月是北半球的冬季。 1、方向:自西向东。 2、围绕中心:太阳。 3、周期:一年。 4、轨道:近似圆形的椭圆。 5、姿势:地轴倾斜,指向不变。 三、五带划分 1、依据:太阳热量在地表的分布状况。 2、名称: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 第三节 地图 地图的基本要素:比例尺、方向和图例。 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缩小的程度。 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表示方法:数字式、线段式和文字式 数字式比例尺: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 线段式比例尺:在地图上画一条线段代表实际距离多少千米。 文字式比例尺: 应用:包括大小、计算和绘图。 大小: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 计算:先同一单位,后套用公式,再求出未知项。 绘图:①表示实地的范围越大,选用的比例尺越小;反之越大。 ②图示范围的地理事物越简略,比例尺越小;反之越大。 方向: 一般定向法: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指向标定向法:一指向标为准,通常指向标指向北。 经纬网定向法:经线指向南北方,纬线指向东西方。 图例:地图的语言,包括各种符号和它们的文字说明、地理名称和数字。 地形图的判读: 地面上高度的计算方法: 海拔(绝对高度):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地图上高低的表示方法: 等高线:地面上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接成的线。 等深线: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的线。 等高线地形图: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 山顶、山脊、山谷、鞍部、徒崖地表示方法与判断。 分层设色地形图:用不同的颜色,表示地面的高低形态和海底起伏状态。 通常:黄色→山地;绿色→平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