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3141638

2022浙教版八上科学 1.2水的组成 教学设计

日期:2024-06-06 科目:科学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44次 大小:164454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2022,教版,科学,组成,教学设计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八上科学1.2水的组成 教学设计 课题 1.2水的组成 单元 一 学科 科学 年级 八上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紧扣“水”这个点,以史实引入,通过实验和对实验现象的讨论分析,了解水的组成并学习两种新物质,了解其性质,提供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系统知识。 学习目标 科学观念:通过水的电解实验来掌握水的组成;知道水分子的构成。科学思维:通过实验观察,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归纳和运用知识等能力。探究实践:通过电解水实验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观察电解水的实验现象,增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态度责任:通过水的组成研究,向学生进行科学方法和实事求是的思想教育,激发兴趣。 重点 水的电解实验 难点 微观理解水分子构成及化学变化实质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水与我们的生命息息相关,我们每天都需饮用适量的水来维持我们的生命活动。 但你可曾想过,水是由什么组成的呢? 我们知道水在自然界循环的过程中,形态上发生了变化,但并没 有变成别的物质。如果在水中通直流电,这时会有什么现象产生?水会变成其他物质吗? 引发思考 讲授新课 回顾讨论:水循环过程中,水的状态发生了怎样变化 水循环过程中,水的三态(固态、液态、气态)发生了变化。 如果在水中通直流电,这时会有什么现象产生 水会变成其他物质吗 接下来是演示实验:首先介绍主要仪器:水电解器 说明: (1)电解水实验中通的是直流电; (2)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称为阳极,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称为阴极。 然后介绍实验所需的主要药品:加了少量氢氧化钠的水 说明: 水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增加水的导电性。 开始实验演示:向漏斗中加水,使水电解器的玻璃管里注满水。 并接通电源;现象: (1)水的颜色、状态为 , 两个电极上出现了 ,两支玻璃 管内液面 ; (2)阴极、阳极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比约为 。待气体达到一定量后,用点燃的火柴接近液面下降较多的玻璃管尖 嘴,慢慢打开活塞,观察到 _____ ; 用带火星的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少的玻璃管尖嘴, 慢慢打开活塞,观察到 _____。 (4)实验结论: 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的气体分别为:阴极产生了 气体;阳极产生了 气体; 且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 ; 这个实验说明:水在通直流电的条件下,生成了氢气和氧气。 这个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视频:水电解 1、回忆并讨论水、氢气和氧气都是由什么粒子构成的: 2、构成这些物质的粒子很小,但这些粒子中是否存在比它更小 的粒子呢? 结论:1、比分子小的是原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2、一个水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 3、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阅读:原子(教材P10)讨论:在水循环和水通电分解的过程中,水分子分别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循环:分子本身不变,电解:水分子变了而原子不变) 由水的三态变化引伸到水电解教师先入为主,让学生接受电解水的实验可以探究水的组成,并且让学生意识到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巩固氧气的检验方法,了解氢气具有可燃性,并且学会从实验现象得出它是一种不同于水也不同于氧气的新的物质,意识到发生了化学变化。由水分子的构成推出水的元素组成阅读可帮助学生理解原子让学生体会到化学变化时分子发生了变化而原子不变 课堂练习 1、 “超临界水”因具有许多优良特质而被科学家追捧,它是指当气压和温度达到一定值时,水的液态和气态完全交融在一起的流体。下面有关“超临界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A.它通电也能产生氧气,说明“超临界水”中含有氧气 B.它是一种不同于水的物质 C.它是由氢和氧组成的 D.“超临界水”和普通水是不能互相转变的2、关于电解水实验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C ) A.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