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咏 鹅》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能用自然流畅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情感目标:通过感受歌曲中鹅的悠闲自在的音乐形象,从而大胆自信地参与歌曲的演唱,并准确地表达音乐中的情感。 3、能力目标:了解反复跳跃记号的用法以及四分休止符的唱法。 教学重点:四分休止符,反复跳跃记号的唱法。 教学难点:体会歌曲悠闲自在的音乐形象,并引导学生用优美的歌声演唱歌曲。 教学方法:引导启发、观察欣赏、示范法、讨论探究、协调合作 教学准备:多媒体、钢琴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互相问好,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新课教学 导入: 同学们,在上课前,老师先出个谜语给大家猜猜吧!小红帽,穿白袍,走起路来左右摇;脖子长,水上飘,唱起歌来嗓子高。 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请大家欣赏鹅的图片,并请学生模仿鹅走路的样子。 师:鹅是一种很可爱的动物,一直以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在唐朝,有一位诗人就专门为鹅写了一首诗,形象地写出了大白鹅悠然自得游水的样子,你们知道是哪首诗吗?(咏鹅) 师:能背给老师听听吗?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歌曲《咏鹅》。 二.初步感受歌曲 (师播放课件:听一听)。大家仔细听《咏鹅》这首歌看谁听的认真,听后说说《咏鹅》这首诗出现了几次?(师播放课件)同学们仔细看大屏幕,你发现了什么? 课本《咏鹅》这首诗只出现两次,为什么我们要唱四次?究竟是什么原因? 师:这首歌的旋律当中出现了这种记号(反复跳跃记号),因为有了它,才使得反复跳跃记号之间的部分要重复演唱一次。我们一起来看在哪些地方运用了这种记号?先看第一处,在古诗第一遍结束的地方使用了反复跳跃记号;第二处在鹅的叫声结束之后出现的,因此,这之间的部分要重复演唱。接下来听老师完整地演唱一遍歌曲。(师范唱)。 学唱歌曲 1.按节奏读歌词。 师播放课件:按节奏读歌词)试试看你会读吗?听老师读一遍,(师按节奏读歌词)。 ⒈ 鹅 鹅︱鹅 0︱曲项 向天︱歌 -︱白 毛︱浮绿 水︱红掌 拨清︱波-‖ 2. 鹅 鹅︱鹅 曲项︱ 向 天︱歌 -︱白 毛︱浮绿 水︱红掌 拨清︱波-‖ 听完之后,你发现了什么?(这两种节奏不同。)有什么不同?(原来呀,第一种节奏在鹅后使用了休止符。)我们来练习一下第一种节奏,为了能读准确,我们在读到休止符的时候握一下手,来我们一起试试。伸出你的手,做好准备 鹅 鹅︱鹅 ×︱曲项 向天︱歌 -︱白 毛︱浮绿 水︱红掌 拨清︱波-‖ 师教唱歌曲 学生编动作带入歌曲中,边唱边表演。 拓展: 学生聆听另外一个版本的《咏鹅》,让学生对比两种不同风格的歌曲,古诗配上不同速度不同旋律的音乐,给我们的感受也是不一样的。 课堂小结: 音乐课就要结束了,这节课我们和“大白鹅”做了好朋友,我想大家一定都很喜欢这个朋友,那么我给大家留个作业,回家找一找还有没有与鹅有关的诗或者是儿歌,下节课我请你们再来表演。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