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五单元 生活在国际社会 第三课 多元文化的交融 第三课时 世界遗产在中国 ⊙ 教学设计思想 教材分析: “世界遗产在中国”———将落脚点放在中国,突出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教材以世界遗产为切入点,探究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教材先以简练的语言说明世界遗产就在我们身边,就在中国。然后,从全球化角度阐明当今世界的文化发展也面临着挑战,指出保护世界遗产的重要意义,以及国际保护世界遗产的行动。最后,说明中国的世界遗产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世界遗产的评定,使得不同国家和地区独有的珍贵遗产在一种约定的框架下,成为全人类共同的财富。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一项深受各国欢迎的国际合作活动,也是该组织最具影响力的项目之一。 课程标准 5-5 结合历史与现实中的实例,表达欣赏不同民族文化的感受,领会保持、珍重民族文化传统的意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训练学生的识图能力,调查收集资料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及其分布,类型;提升推理与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在小组讨论活动中,培养大胆展示自己,与人合作,自主学习的综合能力;学会以历史的,辨证的眼光欣赏,珍视中国的世界遗产;能从不同角度,综合多种知识探究社会问题。培养学生能辨证地分析的能力。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分析资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欣赏世界遗产的美,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让学生感受绵延不绝、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世界文化的瑰宝,树立起珍惜爱护祖先留给我们宝贵财富的意识。 重点与难点分析: 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中华文化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珍视中华文化。 难点:对中华文化的保护现状和急需问题解决的感受和认知 教学方法 问题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主要采用一个案例,围绕故宫,多角度的设计问题,通过教师带领学生剖析实例,给学生充分的分析问题的时间,最后得出结论,使学生在过程中,得到情感体验和能力提升. 反馈教学法:课堂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有效的提问和引导讨论中,需要教师根据信息反馈,及时鼓励或纠偏或弥补,使学生的认识得以提高,从而升华教学. 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制作、有关资料整理编辑 学生:预习、寻找有关资料熟悉拓展课本知识 ⊙ 教学流程整体构架 以一块故宫的碎砖头为线索,贯穿全课. 1,砖头的价值质疑――故宫的价值的探究――世界遗产的意义――世界遗产的类型,分布的探究; 2,砖头的来历了解――故宫问题及对策的探究――世界遗产的保护 3,砖头的命运思考――行为回归,思想升华――联系家乡,深化目标 板书设计: 世界文化遗产 世界自然遗产 中国是世界遗产大国之一 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 世界遗产在中国 人文景观遗产 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 国际保护世界遗产的行动 保护世界遗产的意义 ⊙ 学与教的过程 (一)导入 【叙述】今天我带来了一样东西 【展示】碎砖头 【提问】1:一块完整的砖头在今天的市场上大概值多少钱 明确:只值两三毛. 【展示】故宫图片 【提问】2:如果是这里的一块砖头的一部分,它的价值会是多少 肯定学生的回答 【小结】它的价值已经远远超过普通砖头的经济价值. 【承转】为什么会有无法估量的价值呢 今天就让我们来探究这块来自故宫的砖头的魅力所在. (二)新课 1【欣赏】故宫视频 【提问】1:三大殿的台基高8米以上,这说明什么 【提问】2:你能说出几个坐过这张宝座的皇帝吗 【提问】3:垂帘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提问】4:请用一句话概括,故宫留给中国人民什么 【小结】意义:展示世界遗产委员会的评价,世界遗产的意义 【叙述】除了故宫,我们拥有的世界遗产非常丰富,再来欣赏几个! 直观了解故宫 整合历史知识 体会世界遗产的价值 自由发言和一小组个别发言 2, 【欣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