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315599

文化的交融与选择 教案

日期:2025-05-16 科目:历史与社会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35次 大小:1572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文化,交融,选择,教案
  • cover
第五单元 生活在国际社会 第三课 多元文化的交融 第二课时 文化的交融与选择 ⊙ 教学设计思想 教材分析: “文化的交融与选择”———进一步阐述文化多样性的特点之一,即传播过程中多元文化的相互交融与选择。教材首先呈现了文化传播过程中互相交融的现象,然后说明文化多样性所体现的民族文化特点和它对人类文明进步的意义。为了加深学生对全球化趋势下文化多样性的理解,教材列举相关案例,强调全球化在根本上强化了民族传统。最后,对全球化促进文化发展进行了展望。 从历史发展来看,各地区、各民族一方面在努力维系着自己的文化传统。同时,随着世界一体化的发展,各地交往日益频繁,文化的交流与传播也日渐加强。 全球化是一种发展趋势,在它带给世界积极变化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产生或加剧一系列问题。就文化发展来看,一些大国的流行文化当道,使得全球文化多样性面临挑战。.“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是费孝通先生2002年讲到世界上各民族、各文化和平相处时提出的十六字。也就是说,在世界上生活着的各个群体,在认为自己的传统价值标准是“美”的之外,各群体之间还应求同存异,相互理解,承认别人的传统价值标准也是“美”的,做到“美人之美”。在这个基础上,全人类建立起一套大家愿意共同实行的价值标准,达到全人类和平共处、“美美与共”的境界,实现“天下大同”。 课程标准 5-5 结合历史与现实中的实例,表达欣赏不同民族文化的感受,领会保持、珍重民族文化传统的意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能够在古往今来文化交流的现象中体会交融与选择对人类文明进步的意义。 2.培养学生从身边的事例寻找材料的能力,理解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下文化传播中的交融、选择和创新。 3.通过案例强调全球化在根本上强化了民族传统。 过程与方法: 1.通过以小组成员共同合作分析、解决问题的学习模式,提高学生合作、互助的学习能力。 2.引导学生养成“论从史出”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体会在全球化的趋势下,不同文化的交融选择与共同生存、共享,由此感受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文化艺术加工,更好的满足本民族文化的需求,从而使学生加深对文化交融选择的理解。 重点与难点分析: 重点:从古代和近现代的多元文化交流的例子中了解认识到文化交流传播、交融与选择的过程,归纳交融、选择的重要意义。 难点:如何处理保持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和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关系。 教学方法 启发式。对比法。直观教学法。合作探究讨论法(组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教师适当引导和评价。)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制作、有关资料整理编辑 学生:预习、寻找有关资料熟悉拓展课本知识 ⊙ 教学流程整体构架 环节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古今中外文化交流导入(出示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佛教、探戈舞、麦当劳快餐、牛仔裤、阿拉伯数字等图片,问题:这些事物最早出现在哪里?现在主要流行或流传在哪里?文化为什么能得到交流呢?) 了解文化的交流是从来就有的。理解世界文化都有一些共同的地方,但也有各自的特色。 环节二 世界文化的交流也存在着各种障碍,一个文化现象要被世界各地的人接受,必然有它的独特的地方。播放动画片《花木兰》片段,这个中国的故事,被美国人搬上了银幕,我们看到的花木兰的故事与我们熟悉的故事一样吗?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如果把我们熟悉的故事按照原来的面貌搬上银幕,西方人会接受吗?出示歌剧《图兰多》剧照,说明它在世界上的影响。你知道它具有这样的影响的原因吗?东西方的人都喜欢它的原因是什么?你还知道有哪些文艺作品是将不同文化的因素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而受到大家欢迎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是中国的一个古老的传说,让中国人家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