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3165593

【备考2023】 选修三逻辑和思维 第一课 走进思维世界 一轮复习课件(19张PPT)

日期:2024-06-16 科目:思想政治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59次 大小:116195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思维,世界,PPT,19张,课件,复习
  • cover
(课件网) 高三复习 选修三 《逻辑与思维》 《逻辑与思维》 科学思维 第一单元:总论 二三单元:分论 逻辑思维规则 辩证思维方法 方法 创新思维能力 运用 第四单元:运用 1.1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1.2思维形态及其特征 第一课 走进思维世界 体系建构 考点1:思维的含义 1、思维的意义 2、思维的内涵 3、思维的方式 4、思维的意义 ①思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思维与意识同义,狭义的思维与理性认识同义。 ② “逻辑与思维”中所说的“思维”主要是从狭义角度来讲的,指认识的高级阶段,是对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的反映。 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等。 是对人类理性认识方式的高度概括,是人们认识事物本质、把握事物规律的重要的思维方式,是具有指导性和针对性的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由于有思维的参与其中的人类实践,人成了万物之灵。 易混知识点 全面理解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 感性认识 理性认识 区别 内容 形式 阶段 特点 联系 是对事物现象和外部联系的认识 是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以人的感觉器官直接反映事物,形式包括感觉、知觉、表象 只能由人的理性思维去把握,形式包括概念、判断和推理 认识的初级阶段 认识的高级阶段 直接性和形象性 间接性和抽象性 ①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因为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起点,建立在感性认识基础上的理性认识才是真实可靠的,坚持理性认识从感性认识中来。 ②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为理性认识。因为只有理性认识才是对事物更深刻、更全面、更可靠的反映,才能指导人们按规律办事,有效地改造世界。 注意:无论是感性认识还是理性认识,都有正确与错误之分。 练习突破 C 考点2:思维的特征 1、思维风格的差异 2、思维的共同特征 人人都有不同的思维,不同人有不同风格的思维。不同人的思维在速度、方式、质量及结果存在很大差异. 特征 内涵 间接性 概括性 能动性 特征 间接性 概括性 能动性 关键词 见…而知…; 通过…推断出…;计划; 预测;揭示出;推断出 共同之处是…; 整体上看…; 共性在于…;总结出 抽象;创新;有选择的;主动、自觉 区别 作用 联系 ①思维的概括性是间接性的前提;②间接性和概括性中都体现有能动性 ①凭经验能认识没有直接作用于感官的事物属性。 ②凭经验能认识根本不可能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属性。 ③能在对事物认识的基础上进行蔓延式无止境的扩展。 ①概括是形成概念的前提。同类事物总结共性;同类现象中总结本质的规律性内在联系。 ②概括是思维活动的速度,迁移的程度、广度和深度。 ③概括是一切科研的出发点。 思维对认识对象的反映是主动的或能动的;自觉的、有计划有目的地对认识对象的属性进行抽象重组,得出既有认识对象的痕迹,又不同于认识对象的主观映像 ⑴小王早上起来看到院子的地面和房顶都是湿的,判断昨天晚上下过雨。 ⑵列宁说:“表象不能把握整个运动,例如它不能把握秒速为30万公里的运动,而思维则把握而且应当把握”。 ⑶人类能够根据相关知识进行天气预报;预测地震等。 ⑷人们在超市里看到牙膏、鸡蛋、面粉、饮料、衣服等,都称它们“商品”。 ⑸人们在生活实践中长期观察,形成“早雨一天晴,晚雨到天明。”的认识。 概括性 概括性 间接性 间接性 间接性 下列分别体现思维的什么特点? (6)“隔墙见角而知有牛”“隔岸见烟而知有火”体现了思维的 A.间接性 B.概括性 C.抽象性 D.系统性 7)“灯是照明的工具。”这种认识反映了思维的 A.间接性 B.灵活性 C.概括性 D.敏捷性 8)“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因为有暗香传来,所以推断那不是雪,而是梅。这是思维的 ①概括性 ②间接性 ③能动性 ④合理性 A.①③ B.①④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