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滕王阁序》里我们学过这样的句子: 导入 阮籍嗜酒如命,常常喝得酩酊大醉,架车而行,路尽而返。那么他为什么如此“猖狂”呢?让我们一起走进阮籍的世界,走进他的《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阮籍 咏 八十二首 怀 其一 学习诗人借景抒情的表达技巧; 壹 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观点分析诗歌,理解诗人情感; 贰 重难点: 动静结合的手法;意象的选用,意境的营造。 通过多种途径表现诗人“忧思”的方法。 教学目标 三国魏文学家、思想家。字嗣宗,陈留尉氏(今属河南)人。他的父亲阮瑀是著名的建安七子之一。当时,他为竹林七贤之一。 阮籍 作者简介 竹林七贤: 指阮籍、嵇康、阮咸、山涛、向秀、王戎、刘伶七人 这些诗非一时一地而作,是总计平生所作诗,总题为“咏———。是诗抒感慨,发议论,写理想。 阮籍是“正始之音”的代表。他的《咏怀》82首是十分有名的抒情组诗。其中有些诗反映了诗人在险恶的政治环境中 ,在种种醉态、狂态掩盖下的内心的无限孤独寂寞、痛苦忧愤。有些诗表现了诗人害怕政治风险,希冀避世远祸的思想面貌……总的来说,阮籍的《咏怀》诗以“忧思独伤心”为主要基调,具有强烈的抒彩。在艺术上多采用比兴、寄托、象征等手法,因而形成了一种“悲愤哀怨,隐晦曲折”的诗风。 《咏怀》诗八十二首 作者简介 阮籍的代表作 陈留阮籍、谯郡嵇康……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竹林七贤”。 竹林七贤 作者简介 魏晋之际文学的代表作家,其名称始见于《世说新语》: 六朝时期,五言诗的发展成为诗坛的主流。在正始时期最有成就的诗人,应推竹林七贤中的阮籍。阮籍有五言《咏怀诗》八十二首,抒写一生的志向、感触,这里选的是第一首,写夜中不寐,独自弹琴的情境。 题解 咏 八十二首 怀 其一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阮 籍 夜中不能寐, 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 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 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 忧思独伤心。 品读 诗眼表现为诗歌的凝聚点,提示诗的主旨。诗眼是诗歌中最能开拓意旨和表现力最强的关键词句。这首诗歌的诗眼是什么? 忧 思 鉴赏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众生入梦之时,却难以入睡,他披衣起坐,弹响起了抒发心曲的琴弦。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孤冷凄清的夜境,暗含一种隐隐的忧思。 动作描写 鉴赏 说说你对这两句的理解,这两句为我们展现了怎样的一个夜境?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通过明月、清风、孤鸿、翔鸟等意象,营造了一种凄清幽冷之境。运用了借景抒情,以动衬静,用典,渲染手法。“北林”化用《诗经·秦风·晨风》》“鴥(yù)彼晨风,郁彼北林。未见君子,忧心钦钦。”之典,从而暗含了思念与忧心之意。 借景抒情 鉴赏 这四句中有哪些意象?营造了什么意境?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并试作分析。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笔触从客体的自然回复到主观的自我,心里有无限感慨,却又无处诉说,展现了作者内心的痛苦,点破了作者的忧思及伤心。 直抒胸臆 鉴赏 最后两句抒情有何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情感 主旨 表现 手法 这种优思包含着作者对现实社会的愤懑、内心的悲凉与落寂、 还有那剪不断理还乱的忧虑。 忧 思 动作描写 动作描写 动作描写 小结 阮籍五言《咏怀八十二首》,是千古杰作,这是阮籍八十二首五言《咏怀诗》中的第一首,有序诗的作用。诗歌表达了诗人内心愤懑、悲凉、落寞、忧虑等复杂的感情。不过,尽管诗人发出“忧思独伤心”的长叹,却始终没有把“忧思”说破,而是“直举情形色相以示人”,将内心的情绪含蓄在形象的描写中。 结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