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3226618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19 登勃朗峰 同步教案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16次 大小:15417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登勃,朗峰
  • cover
19 登勃朗峰 【课时目标】 1.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重点) 2.品味语言,体会写作技巧。(难点) 3.激发探索大自然的兴趣,培养理性思考、自主探究的习惯。(重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都知道珠穆朗玛峰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峰。在欧洲阿尔卑斯山脉也有一座最高峰———勃朗峰,它是西欧的最高峰。下面让我们跟随马克·吐温的脚步,走进勃朗峰,一睹勃朗峰雄伟奇幻的风采。 (播放PPT中的教学视频 法国萨瓦勃朗峰) 二、探究学习方法 师:本文是一篇自读课文,学习时应注意什么问题呢 请大家讨论。 生1:关注课文编者向我们提供的内容,如旁批、注释、阅读提示、读读写写等。 生2:“阅读提示”给了我们很多信息,我们要予以关注。 生3:这也是一篇游记,学习时可遵循上一节课所学游记的基本方法,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 师:下面我们就依照同学们提到的方法学习这篇课文。 设计思路 本环节意在引导学生探究学习方法,把握自读课文的学习思路,有的放矢。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扫清阅读文章的障碍,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课后读读写写 课中重点词语 雇(ɡù) 穹顶(qiónɡ) 缭绕(liáo) 浮zào(躁) kuànɡ(旷)野 轻歌曼舞(màn) 纷至沓来(tà) 翌日(yì) dòu(逗)留 妩媚(wǔ) 颠簸(bǒ) 打嗝(ɡé) 瞬息万变(shùn) 名fù(副)其实 陡qiào(峭) zhuó(灼)热 悯(mǐn) 隧道(suì) 巉峻(chán) 拾级(shè) 皑皑(ái) 斑lán(斓) 瞬息(shùn) 疾chí(驰) 敏jié(捷) 络绎不绝(luòyì) 焦zhì(炙) nà(纳)凉 俯瞰(kàn) 倾xiè(泻) 辚辚(lín) 峰巅(diān) màn(蔓)延 霓裳(ní) 沟壑(hè) 醺(xūn) 2.梳理脉络,理清层次。 师:文章的结构比较清晰,请同学们梳理文章的段意,划分文章的层次。 第一部分(1—6):登山,描写山中奇景。 第二部分(7—11):下山乘车,叙述奇人奇事。 设计思路 本环节意在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文意。通过朗读和梳理,理清文章行文脉络,划分层次,为下面的学习分析打好基础。 四、再读课文,探究写法 1.圈画路线,确定游踪。 师:请同学们速读课文,圈画出作者的游览路线,画出游踪。 学生自读课文,然后讨论勾画。 较详细的游览路线是:坐火车去马蒂尼→翌日早晨八点多徒步出发→取道黑首,抵达高地→过V字形山口→拾级而上→逗留高地→向山下的阿冉提村进发→沿河谷前往沙蒙尼→到达沙蒙尼旅馆。 勾画线路图: 2.分析下山部分的写法。 师:作者在旅途中不仅欣赏到了奇美风光,也看到了奇人奇事。文章的“上山”部分与《壶口瀑布》《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一样运用了散文笔法。接下来,请同学们阅读“下山”部分,探究作者是如何来写这一部分的。可以从情节设置、人物描写、环境描写等角度进行品析。 学生先自主阅读批注,然后在小组内展开讨论。 (1)情节设置:“我们”因美餐一顿而落于人后,最终能否先至 车夫驾前纵饮,一路颠簸,能否安全到达 文章最后将两重悬念一起揭开,引人入胜。 (2)语言描写:①“不必为此烦恼……你看着吧”写出了“车夫之王”自信洒脱、热情开朗、幽默风趣的性格特点。②“他说他爬山的次数比谁都多……这个尊号是非他莫属的”写出了“勃朗队长”的自信、热情,与“车夫之王”互相映衬,集中而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言行之“奇”。 (3)神态描写:出发前“把握十足”,途中飞速行车时“神情威严”,险遭不测时“面不改色”,写出了“车夫之王”高超的驾车本领、飞速行车时的镇定从容。 (4)环境描写:“近来的几场暴雨冲毁了几处路面……但大多数时候腾空而起”,通过写路面的不平整、行车的惊险,反衬“车夫之王”的气定神闲,突出“车夫之王”驾车技术的高超。 3.分析写法,探究不同。 师:作者写上山和下山时,所用的写法一样吗 分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大屏幕出示: 上山写景 散文笔法。作者移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