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3226633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21 《庄子》二则 同步教案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79次 大小:17107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庄子,二则
  • cover
21 《庄子》二则 第一课时 北冥有鱼 【课时目标】 1.反复诵读,培养文言语感,积累常用文言词语和句式。(重点) 2.背诵课文,把握鲲鹏的形象,想象庄子笔下雄奇瑰丽的浪漫景象。(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在《西游记》中了解到一种妖怪,叫“大鹏金翅雕”。“大鹏金翅雕”是中国的神话人物之一,不是凡间的怪物,名号云程万里鹏,行动时,抟风运海,振北图南。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北冥有鱼》,看看庄子眼中的鹏是什么样的。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师:同学们课前已经做了预习,下面我们来检查一下。 1.作者简介。 作者 庄子 生卒年 约前369—前286 籍贯 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 朝代 战国 名 周 字 子休 评价 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先秦七子之一;与老子并称“老庄”。 作品风格 想象奇特,构思巧妙,文笔变化多端,善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多通过寓言故事说理,富有幽默讽刺的意味。 相关作品 《逍遥游》《庖丁解牛》等,收录于《庄子》一书。   2.识记词语。 鲲(kūn)      徙(xǐ)      抟(tuán) 南冥(mínɡ) 齐谐(xié) 尘埃(āi) 3.示范朗读,读出节奏。 师:通过刚才的朗读,我们明确了文章的节奏。请同学们对照下面的断句,继续朗读课文。 大屏幕出示: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设计思路 本环节意在引导学生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扫清文字障碍,读准节奏,初步了解文意。 三、小组合作,初步翻译课文 1.翻译课文。 师:学习文言文,疏通文意是基础。请同学们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初步翻译课文,圈点勾画不理解的句子或词语。 2.小组合作,交流疑难。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解决疑难,解决不了的,在课堂上提出来。最后教师明确答案。 3.师生合作,积累重要的文言字词和句式并分类归纳整理,做成资料卡片。 通假字: 北冥有鱼(“冥”同“溟”,海) 古今异义: ①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古义:海水运动。今义:用船舶在海洋上运输。) ②野马也(古义:山野中的雾气,奔腾如野马。今义:一种珍稀动物。) ③是鸟也(古义:这。今义:对;正确。) 一词多义: 为 设计思路 本环节意在引导学生利用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自主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学生间互帮互助,既可以发挥“兵教兵”的优势,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又能活跃课堂气氛。 四、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概括内容,梳理思路。 师:通过翻译课文,同学们初步了解了文意。现在,结合下面的表格,根据你的理解填写相关内容。 学生根据标题提示,完成表格。 层次 内容 详细内容 主旨 第1层 描述鲲鹏形象 形体硕大无比 万物皆有所待 变化神奇莫测 奋飞气势壮美 第2层 鹏鸟南飞 鹏鸟奋飞,必须凭借强大的风力;水雾尘埃,要靠气息相吹 第3层 鹏鸟下视 九万里高空的大鹏往下看人世,跟人往上看无限遥远的天空,同是一种景象 认识是有局限的   设计思路 本环节意在引导学生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梳理文章的脉络,理清作品的层次,更好地把握文章内容,为进一步赏析形象打好基础。 五、跳读课文,赏析形象 1.仿照示例,说鹏鸟形象。 师:小组讨论,抓住文中作者对鹏的描写,思考鹏的形象特点,参照示例,用“这是一只……的鹏鸟,它……”的句式说说鹏的形象。 大屏幕出示: 这是一只体形硕大的鹏鸟,它的背脊不知道有几千里长,展开的翅膀就像天空的云。 学生思考回答。 预设:这是一只志存高远的鹏鸟,它在海水运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