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3240286

浙教版科学2022-2023学年上学期九年级“一课一练”:4.2食物的消化与吸收(2)【word,含解析】

日期:2024-06-11 科目:科学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85次 大小:22835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解析,word,吸收,消化,食物,教版
  • cover
1、如图为模拟淀粉的消化过程,“剪刀①”“剪刀②”分别代表两种消化酶。其中“剪刀②”能出现在消化道的部位是( ) A. 口腔 B. 胃 C. 小肠 D. 大肠 2.如图表示淀粉、脂肪和蛋白质在消化道各部位(A~E)被消化的程度,其中可以表示蛋白质消化过程的曲线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甲、丙 3.下表是某同学在做“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实验中的相关记录,该实验表明酶的催化作用( ) 试管 加入物质 温度 加入碘液 1 淀粉糊+唾液 37℃ 不变蓝 2 淀粉糊+唾液 0℃ 变蓝 A.需要适宜的 pH B.需要适宜的温度 C.具有专一性 D.具有高效性 4.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大小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温度是影响酶活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如表是某同学设计的实验方案及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编号 唾液(滴) 环境温度(℃) 时间(min) 2%淀粉(滴) 碘液(滴) 实验现象 1 5 37 15 5 1 无色 2 5 60 15 5 1 浅蓝色 3 5 0 15 5 1 蓝色 如图能恰当表示实验现象与温度之间关系的是(  ) A. B. C. D. 5.如图表示在适宜条件下,用蛋白酶处理甲、乙两物质时,两物质含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蛋白酶对甲物质不起作用 B.乙随时间延长含量逐渐减少 C.改变温度,蛋白酶可能失去作用 D.甲、乙都是蛋白质 6.在合成洗衣粉中加入0.2%﹣0.5%的酶制剂制成的。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某种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与水温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每次实验所选的衣料、奶渍的量、洗衣粉的用量和用水量均相同,测量这种加酶洗衣粉在不同水温条件下除去衣服上的奶渍所需的时间,实验结果如表: 水温 30℃ 40℃ 50℃ 60℃ 70℃ 80℃ 除去奶渍所需时间 28秒 12秒 6秒 4秒 12秒 17秒 根据表中有关实验数据分析,用这种加酶洗衣粉除去奶渍效果最好的水温条件可能是(  ) A.80℃ B.60℃ C.50℃ D.30℃ 7.如图为“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实验设计,图中试管均置于37℃温水中10分钟,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滴加碘液后,①号试管变蓝色、②③不变蓝色 B. ①与②对照,可探究唾液对馒头的消化作用 C. 本探究实验的变量不唯一,无法得出任何结论 D. ②与③对照,②为对照组,可探究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对馒头的消化作用 8.纪录片《风味人间》在浙江卫视热播,其中特别拍摄了一组“臭名远扬”的食物,如中国的霉苋菜梗和炸臭豆腐,国外的鲱鱼罐头、臭奶酪、冰岛臭鲨鱼等。这些食物都是通过发酵制作的,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在发酵过程中被分解成小分子,都是“鲜味”物质,我们品尝食物时,感受到的就不再是“臭”而是“鲜香”了;而冰岛臭鲨鱼之所以气味浓烈,是因为鱼肉中含有较多的尿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闻起来“臭”,是因为食物中的挥发性有机物进入鼻腔,与嗅觉感受器结合,产生神经信号传到大脑,形成“气味”,完成这一过程的神经结构称为反射 B.食物中的蛋白质,在发酵过程中会被分解成氨基酸、脂肪酸等小分子 C.冰岛臭鲨鱼的鱼肉中含有较多的尿素,因此,过多的食用可能增加人体泌尿系统的负担 D.霉苋菜梗和炸臭豆腐中含植物蛋白,进入人体后可直接构成人体的蛋白质 9.图甲表示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图乙是将一定量的淀粉酶和足量的淀粉混合后,麦芽糖积累量随温度变化的情况。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T0表示淀粉酶催化反应的最适温度 B. 图甲中,Ta、Tb时淀粉酶催化效率都很低,但对酶活性的影响有本质的区别 C. 图乙中Tb到Tc的曲线表明随温度的升高,麦芽糖不再上升,酶的活性已达到最大 D. 图乙中A点对应的温度为T0 10.下图表示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被分解的速率,由图可以得出( ) A. 酶具有高效性 B. 酶具有专一性 C. 温度越高,酶催化效率越高 D. pH值越高,酶催化效率越高 11.近两年,酵素具有的各种神奇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