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3242676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5.1.3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教案

日期:2024-06-16 科目:生物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11次 大小:121651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人教,生物,八年级,上册,5.1.3,软体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5.1.3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学设计 基本信息 课题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课型 新授 执教者 课时 2课时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教材分析 本节是人教版八年级《生物学》上册第 一章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内容。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是无脊椎动物中进化程度最高的两类,而且都是动物界中较大的类群,由于软体动物的贝壳和节肢动物的外骨骼都具有保护作用,故教材将这两类动物放在同一节介绍。 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两节的学习中,已经明确结构 和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会进一步认同这一观点。本节知识点比较琐碎,课堂容量大,所以教师应注意多从生活实际出发,通过调查、分析和讨论、观察归类、分组讨论、完成习题等自主、合作的学习活动,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便于理解和掌握。 教学目标 1.概括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基本特征。2.举例说出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典型代表。 3.举例说出软体动物、节肢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基本特征。 难点 1.软体动物的运动和捕食。2.外骨骼的作用。 教学策略 问题启发式教学、观察法、讨论法 教具 教材 ,PPT 教学过程 导入展示图片:蚯蚓、水蛭、沙蚕提问:它们是什么动物?有什么特征?展示图片:河蚌、田螺、乌贼等提问:它们是什么动物?它们有什么特点?教师应尽可能让学生发言,不要急于解释。在掌握时间的前提下,教师给出正确答案,并借此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设计意图:通过展示未曾学过的动物图片,让学生积极发言,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求知欲。问题引导,探究新知1.软体动物(1)初步认识软体动物教师讲解:刚才展示的这些动物,贝壳内的身体非 常柔软,因而称之为软体动物。目前已经命名的软体动物有10万种以上,是动物世界的第二大类群。河蚌、扇贝、文蛤等都是我们熟悉的软体动物。(2)缢蛏的形态结构让学生观察缢蛏的形状,再用手触摸贝壳的硬度。教师提问:贝壳的作用是什么?贝壳是怎样形成的呢?留下悬念让学生思考。学生观察贝壳内部结构并了解其作用并完成课本观察与思考的讨论题。学生展示答案,教师给予指导。(3)其他软体动物图片展示:蜗牛、乌贼教师分别介绍这两种软体动物,并在介绍时有意识的点出他们相似的特点。为最后总结归纳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奠定基础。(4)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学生分组讨论,总结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师生共同明确: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5)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过渡)同学们,现在我们对软体动物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你知道它们与人类有什么关系吗?注意:教师除了介绍一些经济 价值外,应强调软体动物也是自然环境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类群。它的种类多、数量大、分布广,对维持生态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人类对软体动物不仅仅是利用的问题,更重要的是维持它的稳定性,从而达到维持地球环境稳定的目的。2.节肢动物(1)图片展示:蝗虫提问:图片中的动物是什么?它的形态特征是什么?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讲述并引出节肢动物。(2)观察认识节肢动物教师组织学生分组完成课本 观察与思考的表格。通过学生讨论交流发现蝗虫、七星瓢虫的形态结构相似,它们都属于昆虫。昆虫是节肢动物中种类最多的一类动物。(3)蝗虫的形态结构图片展示:蝗虫提问:蝗虫的身体可以分成几部分?头部有什么结构?胸部有什么?腹部有什么特点?雌雄个体的腹部末端相同吗?教师以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学生讨论并回答,教师给予指导。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观察能力,通过总结让学生提高总结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4)其他节肢动物图片展示:蜘蛛、虾等。(5)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学生分组讨论,总结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师生共同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