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3247983

【高频考点聚焦】2.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一轮复习课件

日期:2024-06-2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84次 大小:1503948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高频,考点,聚焦,诸侯,纷争,变法
  • cover
(课件网) 【时空坐标】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高考导向分析】 1、联系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纷争、民族交融的具体史实,从历史理解角度考查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文化交流。 2、结合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的变化,特别是商鞅变法等典型历史现象,创设学习情境,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 3、结合各学派代表人物的典型观点,进行纵向和横向比较,考查百家争鸣,理解先秦时期中华文化奠基的特征。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西周 (前1046-前770) 东周 (前770-前221) 春秋 (前770-前476) 《春秋》 战国 (前475-前221) 《战国策》 生产力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一、春秋战国时期时代特征(变法、改革的背景) 大转型 大动荡 大变革 大发展 →社会转型,矛盾凸显 →大国争霸,战争不断 →改革变法,应对挑战 →奴隶制瓦解,封建制形成 社会转型时期: 从奴隶制到封建制过渡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1、春秋战国时期政治特征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环境 材料一:公元前720年,周平王死后,因随葬品不足,新继位的周桓王只得派人向鲁国求助丧葬费。桓王死后,财政枯竭,七年后才得以埋葬 。 周王室势力衰微,失去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分封制开始于周武王, 破坏于西周后期, 崩溃于春秋战国。 为什么分封制会走向崩溃? (1)经济上:生产力发展(铁犁牛耕的广泛使用),井田制瓦解 (2)政治上:诸侯国势力日益强大,演变为割据势力 崩溃表现: 田氏伐齐、周郑交质、楚王问鼎、孔子的“是可忍,孰不可忍”、“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3)依靠血缘关系维持的政治联系难以持久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高考真题演练】 (2021年全国乙卷)西周分封制下,周天子与诸侯国君将包括土地及人口的采邑赐给卿、大夫作为世禄。西周中期以后,贵族所获采邑越来越多,到春秋时期,有的诸侯国一个大夫的采邑就多达数十个。这说明( ) A.土地国有制度废除 B.分封体制不断强化 C.诸侯国君权力巩固 D.社会生产持续发展 【解析】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可知,西周时期诸侯国接受天子分封并进行世袭统治,西周中期至春秋时期,由于生产力不断发展,垦田数量增多,推动了诸侯国内部分封规模的扩大,故D项正确;井田制在战国改革变法中被废除,排除A项;春秋时期,随着诸侯国实力增强,传统分封体制受到冲击,天子权威日益削弱,排除B项;材料信息不能直接体现对诸侯国君权力地位的影响,排除C项。 【答案】D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材料二:郑庄公(前757—前701),春秋时期郑国第三代国君,在位32年,曾平定其弟共叔段叛乱。继武公为周平王卿士,联合齐、鲁战败宋、卫,并灭许国,在中原形成霸主地位。后因周桓王免其职而与周作战,击败周师,射伤周王。 材料四:“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