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4. 《古诗三首》同步练习题 班级:_____ 姓名:_____ 一、书写 1.拼一拼,写一写。 hán shuānɡ zènɡ sònɡ jūn zǐ jú huā tiǎo zhàn cán pò 二、选择题 精挑细选。(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选项) 2.夜书所见( ) A.著作 B.书写 C.文件 3.夜深篱落一灯明( ) A.明白 B.公开 C.亮 4.远上寒山石径斜( ) A.地名 B.深秋时节的山 三、信息匹配 5.给生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在下面画“√”。 径(jìn jìng) 赠(zèng zhèng) 君(jǖn jūn) 斜(xié xiá) 犹(yiú yóu) 橘(jú jǘ) 6.选择合适的字填在括号里。 【挑 桃】 ( )灯 ( )子 ( )起 ( )花 【残 浅】 ( )缺 凶( ) 深( ) ( )色 四、填空题 7.比一比,再组词。 诗( ) 运( ) 挑( ) 待( ) 远( ) 桃( ) 8.下面的古诗句分别写了哪个季节?请填在后面的括号里。 (1)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 (2)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 (3)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 (4)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 9.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_____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_____ 10.根据对诗的理解填空。 (1)《山行》的作者是_____代诗人_____,这首诗描绘了_____的美景,表达了作者_____的喜爱之情。 (2)《赠刘景文》是描写_____季的景色。作者是抓住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景物来描写的。 (3)《夜书所见》是_____代诗人_____写的一首诗,诗人客游在外,_____触动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11.读下面的诗句,完成练习。 1.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1)诗中“橙黄橘绿”写出了_____的景象,显示了_____。 (2)这两句诗的意思是_____ 2.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1)诗句中的_____是秋季的景物,_____撩动了诗人的思乡情。 (2)下列关于这两句诗的理解正确的是( ) A.秋风吹动了梧桐叶,带来的寒气让人们瑟瑟发抖。 B.诗句描写了诗人在他乡看到的景色,向往家乡的美景。 C.秋风吹动梧桐叶,带来了阵阵寒意,江上的秋风让客游在外的诗人想起了自己的家乡。 五、语言表达 12.根据要求写句子。 1.我便用吊兰长长的、串生着小绿叶的垂蔓蒙盖在鸟笼上。(缩句) _____。 2.狂风吹折了树枝。(改为“把”字句) _____ 3.我们在这里遗失了蓝色的一个湖泊。(修改病句) _____ 六、诗词曲鉴赏 课内阅读。 山行 , 。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3.将古诗《山行》补充完整。 14.首句由下而上,“_____”字点明深秋季节;“_____”字写出了山路的绵长;“_____”字照应句首的“远”字,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 15.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代诗人_____。诗中按由_____到_____的顺序,先写远处的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着眼于_____处的_____,向我们展现了一幅晚秋美景图,表达了诗人_____之情。 16.诗中“远上”一词能否改为“远看”?为什么? _____ 阅读课文古诗,回答问题。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17.“挑”在这里读( ),挑”在字典中有:①用竹竿等的一头支起;②用细长的东西拨弄;③挑拨,挑动。在挑促织”中“挑”应选( )种。 18.古诗的前两句运用了( )的手法,借梧叶、( )抒发了诗人的( )。 A.托物言志 B.借物抒情 C.借景抒情 D.以物喻人 19.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夜书所见》描绘的是冬末春初的景色 B.后两句诗描绘了小孩傍晚时分捉蟋蟀的画面 C.古诗前两句中动词的运用赋予梧叶和秋风以人的情感 D.“夜书所见”中的“见”在这里读“xiàn”,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