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18张PPT。第三课 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复 习 与 巩 固 改革开放的年代 “一国两制”与统一大业 独立自主、和平共处( P23~31 )浏览章节,列举大事,完成年代尺:第一部分———改革开放 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路线1、时间、地点: 2、内容: ⑴思想上 ⑵政治上 ⑶组织上 ⑷经济上 3、意义:1978年12月 北京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确立邓小平为中共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①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转折②中国从此进入了历史(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即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改革开放采用提纲形式,形成简明的知识框架◎ 20世纪中国历史上的三次巨变: (1)1911年,孙中山,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民族觉醒) (2)1949年,毛泽东,新民主主义革命,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民族独立) (3)1978年,邓小平,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改革开放,中国人民从此富起来了。(民族复兴) ◎ 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 土地改革(1952年底基本完成): 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被彻底消灭了 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底基本完成): 变私有制为公有制,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开始):(单一的公有制) 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9年开始): 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生产迅速发展;解决了十多亿人口的温饱问题 二、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改革开放1、中国的改革(对内):(1)起步(首先开始):———农村①时间、地点:1979年 安徽凤阳县小岗村②内容或做法: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过去:生产上大群人共同劳动、分配上平均主义 人民公社化运动 1)地位: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 2)意义:极大激发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迅速发展,使中国很快解决了十多亿人的温饱问题(2)城市改革———经济体制由单一的公有制转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2、中国的开放(对外):二、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改革开放(1)起步(首先开始):沿海地区①时间、地点:1980年 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立经济特区②内容或做法:(2)后来,开放区不断扩大,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3)2001年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设立经济特区(对外开放)的目的(意义):以多种形式吸收外国资本,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扩大对外贸易三、改革开放后中国发生了巨大变化1、典型事例:2、中国发生了巨大变化的表现(改革开放的意义或成就):⑴“深圳速度”和“浦东巨变”(深圳和浦东发展) ⑵生活用品的变化 ⑶休闲方式的变化(1)中国经济得到了持续、稳定、快速地发展(2)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提高3、原因:改革开放,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013年中国大事不断,喜事连连。迎来改革开放35周年。据此回答1~2题: 1、35年前,召开了中国历史上一个伟大转折的会议,这次会议是( ) A、十一届六中全会 B、十一届三中全会 C、十二届三中全会 D、遵义会议 2、从这次会议以后,中国开始进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 ) A、改革开放 B、与时俱进 C、快速发展 D、科学发展、社会和谐 3、下列关于中国改革进程的叙述,正确是( ) ①从农村到城市 ②从城市到农村 ③从沿海到内地 ④从经济体制到政治体制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4、既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又是新时期最早设立的经济特区是( ) A、上海 B、宁波 C、厦门 D、深圳BACC跟踪练习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