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3255222

人教版(五四学制)化学九年级全册 第三单元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第1课时) 教案

日期:2024-05-22 科目:化学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60次 大小:2355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人教,1课时,反应,中和,课题,单元
  • cover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初步领会中和反应的概念。 2、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学生自主的实验探究,初步学会判断化学反应是否发生的某些方法。 2、通过合作探究、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动手实践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进一步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3、通过中和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化学与社会的密切关系,增强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 二 教学的重、难点 1、教学重点:中和反应的定义、实质及其应用。 2、教学难点:中和反应的探究过程和原理的理解。 难点的依据:中和反应的探究过程和原理的理解较抽象;学生需要借助示意图显示微观过程。 三 教学媒体:电脑平台 实验仪器:试管、胶头滴管、玻璃棒、表面皿、酒精灯 实验药品:NaOH溶液、盐酸溶液、酚酞溶液、石蕊溶液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展示问题(3分钟) 有两瓶无色溶液A和B,只知道是氢氧化钠溶液或稀盐酸中的一种。请根据以下实验判断说出它们各是什么?为什么? 教师实验1:取一支试管,加入适量无色溶液A。向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试剂。 教师实验2: 另取一支试管,加入适量无色溶液B。向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试剂。 [在学生判断过程中要追问酸或碱在溶液中解离出的离子是什么?] 教师实验3:另取一支试管,加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向试管中滴加稀盐酸。 启发学生思考:实验中无现象说明什么问题呢?酸与碱是否发生了反应?反应有何特点? 设计意图:运用实验方法创设情境,生成本节课最基本的问题———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激发学生对本课题探究的兴趣。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17分钟) 1、如何来证明它们混合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 学生小组活动1:(1)自主利用指示剂设计实验并完成实验。 学生的设计方案可能有: 方案一: 滴酚酞溶液 滴加稀盐酸 稀NaOH溶液(无色)→→→→→→溶液变红→→→→→→→→→→溶液红色变无色, 振荡 振荡 方案二: 滴酚酞溶液 滴加稀NaOH溶液 稀盐酸(无色)→→→→→→→→→溶液无色→→→→→→→→→溶液无色变红色 振荡 振荡 方案三: 滴石蕊溶液 滴加稀盐酸 稀NaOH溶液(无色)→→→→→→溶液变蓝色→→→→→→→→→溶液变紫色 振荡 振荡 方案四: 滴石蕊溶液 滴加稀NaOH溶液 稀盐酸(无色)→→→→→→→→→溶液变红色→→→→→→→→→溶液变紫色 振荡 振荡 (2)小组展示汇报并引导评价:要求前面已经讲到的后面不重复讲。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实验是化学探究的重要方法。知道酸碱反应引起指示剂的变色实际上经历了一个由少量到适量再到稍过量的量变过程,引导学生从量的角度来认识化学。体验“滴定顺序”设计“反向对比”实验;经历指示剂“多中选优”, 培养学生应变能力。使学生从较不完善的实验设计到完善的实验设计,通过推敲,让学生体会到探究是一个趋近完美的过程。 2、它们混合反应后究竟生成了什么物质? 互动活动:深入探究中和反应生成物,掌握中和反应和盐的概念 (1)先引导学生大胆猜想说出生成物。 (2)教师用玻璃棒蘸取按“方案3”实验后的溶液,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使液体蒸发,引导学生观察玻璃棒上的现象并讨论得出结论:是NaCl。 突破难点:多媒体展示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微观过程或引导学生看教材P60图10-14 得出另一产物是水。 教师并【板书 】 HCl﹢NaOH = NaCl ﹢H2O 学生仿写(两个学生上台写,其余同学下面写):Ca(OH)2 + HCl = NaOH + H2SO4 = 设问:象NaCl、CaCl2、Na2SO4等在构成上有何特点? 引导得出盐的概念:像NaCl这样由由金属粒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称为盐。 设问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