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3261347

3.3促进民族大融合 课件--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

日期:2024-05-05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83次 大小:182846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促进,民族,融合,课件,人教,高中
  • cover
(课件网) 天下第一岳父———独孤信 (公元502年~557年) 《周书·独孤信传》称信“美容仪,善骑射” 。他的长女是北周宇文毓的皇后,谥号明敬皇后;第四女是唐高祖李渊之母,谥号元贞皇后;第七女是隋文帝杨坚的皇后,谥号文献皇后。三女分别嫁入周、隋、唐三朝皇室,三代都为外戚,自古以来,从未有过。 独孤信容貌复原图 促进民族大融合 孝 文 帝 有人认为:“以往对孝文帝改革的描述和评价有不妥之处,孝文帝的汉化不值得肯定,抛弃了他们民族原来的特长,他的文化路线是一条加速北魏国家和拓跋民族衰亡的路线。”试评述这种史学观点。 众说纷纭 北魏·鎏金镶嵌高足铜杯 观察图片,你能得到什么信息? 手工业发展 论丛史出:第一组史料 北魏时期的动物纹锦 拜占庭金币 波斯银币 观察图片,你能得到什么信息? 商业活动活跃 论丛史出:第一组史料 大市 小市 四通市 北魏都城洛阳 材料:北魏的洛阳,城内有大市、小市、四通市,总称“洛阳三市”。市内有钟鼓,开市、散市都以击鼓为号。市内设有专门管理贸易和税收的官吏。全城居民中有上万户来自各地的商人,其中包括来自远方异国的商人。……北魏的许多贵族高官显宦也都经商。 北魏商业和贸易繁荣;鲜卑族逐渐汉化。 以上材料说明了什么现象?分析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 改革促进北魏经济的复苏和繁荣。 论丛史出:第一组史料 从图片中两尊佛像及材料中你能得到什么认识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云冈石窟佛像面相丰满,目大眉长,鼻梁高隆,直通额际,口唇较薄,嘴角微微上翘,呈微笑之意,体现了原始佛教的特点。 龙门石窟造像面容清瘦,褒衣博带,性格爽朗,风神飘逸,从侧面反映了孝文帝改革的效果,汉文化的主导作用正在抹平北方地区各民族之间的鸿沟。 论丛史出:第二组史料 “龙门二十品”指选自龙门石窟中北魏时期的二十方造像题记。内容一般是表达造像者祈福消灾的美好愿望。它的书法艺术,是以汉隶和晋隶为基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杂糅各家之长而自成一体。既有隶书古朴刚健的风格,又有楷书端庄大方的神韵。代表了北魏时期书法艺术的极高成就,是“魏碑”体中的精品。 魏 碑 论丛史出:第二组史料   “自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土,此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胜,人物殷阜fù,目所不识,口不能传。所谓帝京翼翼,四方之则,如登泰山卑培娄,渉江海者小湘、沅。北人安可不重?” ———《洛阳伽蓝记》(北魏·杨炫之) 这是南梁大臣陈庆之到洛阳以后发出的感叹,你认为是北魏洛阳什么样的景象让他发出了如此的感叹? 洛阳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繁荣; 北魏文化和制度的封建化程度较高。 论丛史出:第二组史料 北魏鲜卑族人着装画像 材料反映了北方鲜卑族哪些社会习俗变化? 北魏人出行图 衣着,出行等社会习俗的汉化。 论丛史出:第三组史料 穿裤褶[zhě]服的南朝乐队 起源于北方游牧民族的裤褶服,本是便于骑马打仗的紧袖上衣和窄腿裤子。传入中原后,适应汉人的衣着传统,袖子逐渐变宽,裤腿也变得肥大,像喇叭一样。裤褶服成为那时南北流行的服装,不仅打仗时穿,平时也穿。 论丛史出:第三组史料 北方各民族之间的大融合。 第三组史料共同反映了什么现象? 论丛史出:第三组史料 民族融合是指不同民族之间不同生产方式、风俗习惯、文化心理特征等方面的相互影响和渗透,是民族之间的自然融合。民族融合既包括少数民族汉化的过程,又有汉族对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吸收。 从经济角度讲,民族融合就是少数民族由游牧经济转向农耕经济的过程;从习俗角度讲,民族融合就是少数民族汉化的过程;从政治角度讲,民族融合就是少数民族政权封建化的过程。 中国古代历史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