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单元 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社会 第一课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 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 一道难解的题 教材分析 本课从整个环境范畴的角度出发,让学生对环境有一个更为系统的了解,从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来进一步认识当今世界的环境问题。本课涉及到几对关系:人口与发展、人口与资源、人口与环境、资源与发展、环境与发展。教材从历史与现实的坐标中去探寻PRED之间的关系,使PRED的内涵更为丰富。 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对整个环境范畴已有一定的知识积累,但缺乏系统性。用理性的语言阐明它们的关系不仅费力,也完全没有必要。因此,学生只要能认识到它们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并能通过具体的事例说明它们之间的联系即达到了课标的要求。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实例展示分析,使学生感悟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矛盾是一道难解的题却又是人类必须面对的问题,学会正确看待PRED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分析材料及图表的能力,引导学生用历史的、辨证的眼光观察、评价、探究社会问题,提高参与社会实践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培养忧患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PRED四者的矛盾及关系 。难点:从历史、现实的角度辨证的看待PRED四者的关系。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探究活动法。 教具 多媒体课件 学生课前准备 收集有关长江洪灾的资料。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叙述]同学们,通过上一单元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当今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努力维护和平,谋求发展。但是,在人类谋求发展的道路上却面临着一道难解的题,这道难题的解决与否甚至还会影响到世界的和平能否实现。你想知道它是什么吗?让我们先来看一些图片和文字资料。[新课教学][展示]98年长江特大洪灾的相关图片和文字资料。[问题]你认为引导这场特大洪灾的罪魁祸首是谁?学生可能会就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方面作答。进一步提问:谁是真正的罪魁祸首?借以提问:这次洪灾中,长江一些河段的水流量比50年代少1万立方米每秒,为什么水位却高出向十厘米,甚至是1――2米?以引导学生理解人为因素是导致长江洪灾的主要原因。(对此,可能会产生两种不同的观点。这时,应该组织学生进行辩论。对于不同的观点,不要轻易下结论,在对双方学生的肯定后,再加以引导。)[展示]引起长江洪灾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学生讨论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在分析人为因素时,分别对资料 “哭泣的森林”和 “数字中的危机”,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让学生对人为因素有更深刻的认识(98洪灾的原因:)自然因素:(1)流经地区大部分为湿润地区,流域面积广,支流多,干流汛期长、水势大。(2)98年夏季气候异常,集中降水,干支流同时进入汛期。(3)中游的江汉平原,地势低洼,河道弯曲,又是多路来水的汇合地区。人为因素:(1)长江上游过度砍伐,水土流失严重,长江河床抬升(2)中下游地区围湖造田,使湖泊萎缩,蓄洪能力下降。(3)不合理的水利建设)[提问]那么长江沿岸的人们是不是不知道围垦湖泊、滥伐森林的严重后果?为什么这样做? 教师引导学生追根寻源,“围垦湖泊”为了“扩大耕地”,而“扩大耕地”为了“发展经济,多收粮食”,而“发展经济,多收粮食”为了解决“人口压力”,从而导出“人口‘资源’环境‘发展”四大问题之间存在的重重矛盾。[展示]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矛盾重重,是一道难解的题。 [提问]除了1998年特大洪灾,你们还能举出哪些例子来说明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这样一道难解的题?(PRED问题)[承转]PRED问题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它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表现是否相同?引导学生从历史的记载中考证。 (1)引导学生读图2-1、2-2、及其文字说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