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3270527

苏少版 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五单元 蓝色多瑙河

日期:2025-04-28 科目:音乐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35次 大小:1527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苏少版,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五
  • cover
欣赏《蓝色多瑙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蓝色多瑙河》,使学生初步了解圆舞曲的风格和音乐特点。 2、通过欣赏分析、讨论、对比乐曲,感受乐曲所表现的场面和情景,感受节奏、节拍、旋律、速度、力度对表现音乐情绪的作用。 3、通过听赏活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学习用音乐表达情感。 教材分析: 《蓝色多瑙河》是奥地利作曲家、指挥家和小提琴家约翰·施特劳斯创作的众多圆舞曲中最著名的代表作品,是一首充满活力、抒情优美的乐曲。这首已流传百余年、闻名全球的作品创作于1867年,原先是合唱圆舞曲,在维也纳完成。同年2月15日在维也纳男声合唱协会举行的音乐会上首次演出。乐曲由序奏、五个圆舞曲和尾声组成。 教学重点: 感受、认识音乐表现手段在作品中所起的作用。 教学难点: 在课堂中创设出学生在音乐的感染下激动的情绪氛围。 教学方法: 以听赏为主、分析、对比、讨论相结合。 教学用具: 电脑、大屏幕、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互问好。 (二)、导入新课: 老师提出问题:“你们知道多瑙河在哪吗?听过《蓝色多瑙河》这首曲子吗?它的作曲者是谁 ”学生听后回答。 (三)、课题出示———欣赏《蓝色多瑙河》 1、简介乐曲的创作背景。1867年初,奥地利与普鲁士的战争失败,使维也纳人感到哀伤压抑,到处是战争创伤,空气沉闷,情绪低落,为振奋人心,约翰.施特劳斯应维也纳男声合唱协会之约而创作了这首象征维也纳生命活力的圆舞曲,经该学会一个成员填词后演出效果一般。半年后,去掉男声合唱,以管弦乐形式在巴黎演出获得极大成功。 2、作者介绍:约翰·施特劳斯(1825年-1899年),奥地利作曲家、指挥家、小提琴演奏家。由于受家庭环境的影响,约翰·施特劳斯从小就热爱音乐,虽遭到父亲的反对,但在母亲的支持下偷学小提琴、钢琴和作曲 ,年仅7岁时,就创作了第一首圆舞曲。19岁组织了自己的乐队并正式登台指挥演出,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从此,年轻的约翰·施特劳斯开始了辉煌的音乐创作与演出生涯。约翰·施特劳斯被人们誉为“圆舞曲之王”。主要作品有:轻歌剧、圆舞曲及其它舞曲共四百余首。 约翰·施特劳斯的作品优美动人,富有生活气息,反映了人民群众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思想情感,深受人们的喜爱。 3、作品简介:《蓝色多瑙河》在奥地利被称为“奥地利第二国歌”。这首浸满维也纳乡土之情的圆舞曲,格调高雅、优美动听,渗透着作者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深情厚意。 4、提出思考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欣赏: (1)、这首圆舞曲由几个部分组成? (2)、体裁与形式是什么? (3)、创作及首演时间? (四)、分段欣赏与讲解。 1、序奏:分成两个段落,乐曲一开始奏出轻弱的震音,使人理想到薄雾缭绕、寂静的多瑙河晨景。柔和地、充满希望的上行音符,仿佛多瑙河从沉睡中苏醒。逐渐增强的力度,宛如东方晨曦初露、充满生机。 2、第一圆舞曲:主题来自序奏的主要音调,抒情、明朗的旋律,使人感到春天的气息已来到多瑙河。 3、第二圆舞曲:主题跳跃、起伏,给人热情、爽朗,朝气蓬勃的感觉。 4、第三圆舞曲:主题优美、典雅、端庄而稳重。 5、第四圆舞曲:主题呈现出妩媚清丽、优美动人的特点。接下来是一段舞蹈节奏,兴奋活泼、热烈奔放。 6、第五圆舞曲:主题旋律起伏回荡,柔美而又温情。接下来是一段热烈而又欢腾的音乐,形成了全曲的高潮。 7、尾声:乐曲最后在热烈欢腾的气氛中结束全曲。 (五)、回答问题: 1、这首圆舞曲由几个部分组成? 答:三部分。全曲由序奏、五首小圆舞曲、尾声构成。 2、体裁与形式是什么? 答:管弦乐圆舞曲。 3、创作及首演时间? 4、答:1867年。 (六)、圆舞曲的特点: 格调高雅、优美动听, 乐观向上、振奋人心。 (七)课堂小结: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