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课 走近传统民居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最主要的五种民居类型,比较南北方民居的异同,并思考它们与环境、气候的关系。能用形、色、材质、使用空间等美术语言表现家乡民居的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比较,认识民居的多样性,能够用一到两个词语去概括建筑的特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探索中学会思考和体验发现的乐趣;尊重传统,能感受生活和艺术的联系。 学情分析 让孩子们能辨别不同地域的民居,画出自己喜欢的"老房子"。 重点:了解中国主要的五种民居类型,了解民居在建筑材料方面的多样性;欣赏和描述民居的造型艺术特色。 难点:艺术与人文的性质,民居与地理、人文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情景导入 导入语:我们中国分布着各种各样的民居,有些已慢慢离我们而去,他们似乎在召唤着我们,仿佛诉说那岁月的过去,下面我们听着音乐一起走近、去感受那岁月的故事,播放课件《岁月的故事》。 欣赏图片,你发现了什么?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民居”。 让学生思考:什么是民居?(住宅、民居建筑) 二、欣赏各式各样的民居 1、观赏有关民居的图片后,引导学生对居民进行初步的审美体验和感受。 2、老师介绍中国的五种民居名称地点,师生总结各类民居的特点,让学生用一到两个词语来表达自己不同的感受。 皖南马头墙:自由、轻松 客家土楼:安全、奇特 傣族竹楼:防潮、奇特 北京四合院:宽敞、温暖 窑洞:取暖、温暖 3、比较不同的居民、其建筑材料和造型有什么不同?鼓励学生提出有关居民的疑问,老师适当补充一些学生问题? 4、让学生说说各个地区建筑在造型上,选材上有什么特色?民居和当地气候、地理环境有什么关系? 总结: 一、地理、气候 南方炎热多雨,多考虑排水通风: 北方寒冷干燥,多考虑御寒取暖。 三、人文背景、民间美术、使用功能 抵御外敌入侵,南方客家人的住宅是 围合式土楼。 5、说说生活和艺术的紧密关系,让学生学会用艺术的眼光去欣赏民居,也要学会用艺术去装点生活,更要学会去尊重传统,尊重历史。 三、分享与创作 1、自由分享自己家乡的老房子特征 2、画一画家乡的老房子,表现突出特点 四、小结、作品展示 师生共同评价,以鼓励学生为主。 教学反思: 针对本课,我做以下教学反思:“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课堂的主导”有所理解。教师要提前备好课把硬件准备充分,就像是导演的剧本。学生是主体,我们就要满足学生的需要,在情感上满足他们多鼓励他们,这样他们对课堂产生了兴趣,才会按照我们的剧本走下去。 教学设计不足之处在于导入不新颖,教学过程相对顺利但没有趣味性,学生展示时间有些短。在教学过程中要多倾听学生的回答,切实的走进学生的内心才能理解学生的困惑。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多看其他老师的教学视频多学习每一个环节的处理,多向其他前辈请教问题。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