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328961

《发问的精神》教案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11次 大小:1546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发问的精神,教案
  • cover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八、发问的精神 1、 教学目标 1、 了解以理统事的议论方法。 2、 学习善于发问、勤于发问的精神。 2、 教学重点 进一步了解“事”与“理”的关系。(“事”是为“理”服务的) 3、 教学难点 对突破口的把握理解。 4、 教学突破口 1、 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发问是思想的初步,研究的动机。”) 2、 本文论点提示了怎样的意义和作用(“一切知识的获得,大都多从发问而来,新发明、新创造也常常由发问而开其端。勇于发问、勤于发问,头脑自然会日益灵活,眼光自然会日益敏锐。”) 5、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 导入新课。有位名人说过:“有了想法可以创造。”然而,仅有想法显然还不够,还要勇于发问,勤于发问。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李政道说:“最重要的是要会提出问题,否则将来就做不了第一流工作。”可见,发问是掌握和开启末来之门的钥匙,是迈向新世纪必备的能力之一。今天,我们学习第八课,“发问的精神”。(出示课题) 2、 比较分析。(朗读全文,思考:(1)、提出本文的突破口。(2)、找出论据。) 论点 论据 (正面论述)(侧重) (反面批驳) 发问是思考的初步 牛顿(万有引力)--理论创造 书本知识,老师讲解 研究的动机 瓦特(蒸汽机) --技术发明 知识片面性 以理统事 孔子(不耻下问)--研究学问 知识和道理的“融化” (从另一角度进一步阐明发问精神的重要意义) 论据(事实) 论点 论据(理论) 《“挑战者”号的追思》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爆炸 一切科学事业 自然 早期飞机飞行的状况心 需要探索精神 社会 以事析理 3、 找出课文中两句阐述“发向精神可贵”的句子(发向是思想的初步,研究的动机;一切知识的获得大都从发向而来,新发明、新创造也常由发向而开共端;多了发向,勤了发向的人,头脑勇于发向,是多么可惜啊!) 第二课时: 4、 给文章分段:(三段) 1、 指出日常生活中蕴含着许多道理。(发向是开启知识的钥匙) 2、 提出并谁“发向是思想的初步,研究的动机。” 3、 批驳了对发向的模糊认识。 5、 分析第二段 (1) 引号的作用。“万有引力”(特定称谓);“不耻下问”(引用) (2) “大都”“常常”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不能,因为一切知识的获得、新发明、新创造并不是全部从发向而来) “日益”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不能,指“一天比一天”,眼光的变化是逐渐发展的,符合实际,表达严谨) (3) “勇于发向,勤于发向”能不能调换,为什么?(不能,因为“勇于发向”是“勤于发向”的基础) (4) 牛顿与瓦特的事例有何区别:(“牛顿”侧重于理论创造,“瓦特”侧重于新事物的发明。) (5) 文中“别人不肯动脑筋的地方,他偏会想出惊人的见解,别人以为平常的事物,他偏会看出不平常的道理。”请从作者列举的三个事实中分别找出“惊人的”“不平常的”相呼应的内容。(影响好几个世纪的人类思想;使人类蒙受其利;他能够成为百代景仰的圣人) 6、 分析第三段 (1)“只要努力学习,牢牢记住就成了,何必多问!”什么句式?(反问句)要表达什么意思?(不必多问) (2)“似乎”不能删去一理由:(重现猜测,其实“没有道理”) (3)“黑守说”一词的含义是:(死守着过去的说法),文中列举哪些内容可以说是“旧说”了:(牛顿的万有引力说、孔子的某些学说) (4)“第一……文明怎么能进步?”阐明的论点是(贵在发向) 围绕这一论点,本文选用了(有人提出修正万有引力说)和(有人不愿意拥护孔子的某些学说)来加以论证的。这段文字运用了(以理统事)论证方法。 (5)结尾三个疑问句是针对什么情况而言的?对那些认为“知识和道理,可以从书本上读到,老师也会给我人产讲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