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3294813

13 唐诗五首《野望》课件(共27张PPT)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47次 大小:34907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唐诗,五首,野望,课件,27张,PPT
  • cover
(课件网) 13 唐诗五首 教学目标 1.诵读诗歌,领略律诗的韵律之美。 2.结合相关背景,领会诗歌的主旨,体会诗人的情感。 3.了解律诗起承转合的结构特点,领会诗人谋篇布局之妙。 4.体会诗歌的意境,积累优美的诗句。 第 一 课 时 野 望 王绩 一、资料链接 (一)作者作品 王绩(约589一644),字 ,号 ,绛州 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代诗人。性简傲,嗜酒,能 饮五斗,自作《五斗先生传》,撰《酒经》《酒谱》。 诗歌代表作品有《野望》《石竹咏》《山中叙志》等。 创作风格:其诗多写饮酒及隐逸田园之趣,他的山水 田园诗朴素自然,意境浑厚。 无功 东皋子 唐 王绩一生郁郁不得志,在隋唐之际,曾 三仕三隐。初唐时,以原官待召门下省,后 弃官隐居于故乡东皋村。《野望》即是王绩 隐居时写的一首诗。 (二)背景资料 1.律诗: 是近体诗的一种,每句五字或七字,简称“五律”或 “七律”,也有十句以上的律诗,称“排律”或“长律”。 (三)了解诗歌体裁 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八句,计四联。依次为首联、 颔联、颈联、尾联。颔联和颈联一般应是对偶句。 律诗要求全诗通押一个韵,限平声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 野望 [唐]王 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2.律诗结构: 起: 承: 转: 合: 交代点题 写景叙事 转折变换 议论抒情 野望 [唐]王 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起 转 承 合(抒情) 牧人、猎人有所归与 诗人“欲何依”形成对比, 反衬诗人的忧郁、孤独。 二、朗读诗歌,整体感知 (一)朗读指导: 这是一首五言诗,读前六句时语调宜舒缓,读最后 两句时语调宜惆怅,注意读准字音与节奏。 东gāo( ) 薄( )暮 xǐyǐ( ) wéi( )落huī( ) mù( )人驱dú( )返 采wēi( ) 徙倚 犊 皋 bó 薇 晖 牧 读读写写 唯 ①东皋:诗人隐居的地方。 ②薄暮:傍晚。薄,迫近。 ③徙倚:徘徊。 ④依:归依。 ⑤落晖:落日。 ⑥犊:小牛,这里指牛群。 ⑦禽:泛指猎获的鸟兽。 ⑧采薇:采食野菜。薇,是一种植物。相传周武王灭商后, 伯夷、叔齐不愿做周的臣子,在首阳山上采薇而食,最 后饿死。古时“采薇”代指隐居生活,比喻隐居不仕。 (二)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野望 [唐] 王绩 东皋薄暮望, 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 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 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 长歌怀采薇。 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 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 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 重重山岭披着落日的余光。 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 猎人骑着骏马,带着猎获的鸟兽返回家。 大家相视无言,彼此互不相识, 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 野望 [唐. ] 东皋 ,徙倚 。 树树 ,山山 。 牧人 ,猎马 。 相顾 ,长歌 。 (三)熟读并背诵古诗。 三、研读、鉴赏诗歌 (一)学法指导———鉴赏古诗词 1.标题。 2.作者:联系时代背景,作者的生活经历、创作风格等, 体会诗词的思想感情。 3.意象:抓住诗词中的意象,体味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词语:抓住诗眼、词眼、关键词语,把握诗词的思想感情。 5.注释。 “野望”即 ,简洁明了,表明诗歌描写的是 的景色,交代了 。 眺望原野 田野 写作内容 王绩一生郁郁不得志, 在隋唐之际,曾三仕三隐。 1.标题 2.炼字、情感 开篇点题,以一个“ ”字统领全诗,写诗人在傍晚 时分独自徘徊,表现了其彷徨、孤独无依的心情。“东皋” ,“薄暮” ,“ ”字领起中间两联 的写 。 “欲何依”,化用曹操的诗句“月明星稀,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