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3297384

人教统(部)编版语文七下古人故事 5.木兰 素材

日期:2024-06-27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素材 查看:96次 大小:121028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人教,编版,语文,七下,古人,故事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花木兰(412年-502年),北魏宋州虞城(今河南商丘市虞城县)人,巾帼英雄,花木兰的事迹流传至今,中国古代民族英雄,忠孝节义,以替父从军击败入侵民族而闻名天下,唐代皇帝追封为“孝烈将军”。花木兰故事的流传,应归功于《木兰辞》这一方民歌。木兰,是中国古代民族女英雄,是中国古代传说的4大巾帼英雄之一 5.木兰 木兰的故事传说 代父从军 木兰,是中国古代民族女英雄,是中国古代传说的4大巾帼英雄之一,其他3位分别是:穆桂英、樊梨花、梁红玉。 传说木兰生存在北魏时期。木兰心灵手巧,会织布制衣,她还武艺高强,舞剑骑马样样精通。 那时候,北方游牧民族柔然族不断南下骚扰,北魏政权规定每家出一名男子上前线。但是木兰的父亲年事已高又体弱多病,无法上战场,家中弟弟年龄尚幼,所以,木兰决定替父从军, “爹爹年纪大了,弟弟年纪又小,我要替爹爹去参军,去前线打仗!”木兰对父母亲说。 木兰是个勇敢的女子,她女扮男装,准备好行头,就辞别了父母,就跟随大军上前线去了。她一路踏过黄河,绕过黑山头,到了关山。 边关离家乡有万里之遥,那里没有父母亲切的呼唤声,只有敌军冰冷残酷的马蹄声。夜里还特别寒冷,冰冷的月光照在铁甲上,连打更的声音都透着寒气。战争一直打了很多年,有些将士战死沙场,有些得胜归来。 奇计退敌  相传,在很早以前,承德东北边的黑山叫摩天岭,这里地势险峻,很难有人能攻下。摩天岭的西面是悬崖峭壁,东面与大山相连,只有南边龙潭洼一条山路可通。   在木兰抗击匈奴那阵,这里住的是匈奴的先锋官右贤王。匈奴兵将把守住南山口,只要有兵马攻山,滚木擂石一齐往下打,没有不被打退的。 话说木兰扫北来到这里,一连攻了几次都攻不上去,只得把兵马先驻扎下来。驻扎兵马的地方,就是现在的木兰城。当时木兰从军已经十多年了,心中想念爹娘,想念乡亲,恨不能一脚踏平摩天岭,班师回朝。她坐在大帐里闷闷不乐地想计策,可总想不出好办法。 一天,木兰率领将士来到摩天岭对面的二龙山上观察地形,看见一群羊在陡峭的山上蹦来跳去,不禁叹道:“人如果有羊那样爬山的本领该多好啊!” 这天夜里,她带军卒打着灯笼去查哨,突然传来“咩———的一声羊叫,把她吓了一跳。她忽然想:我何不用羊灯计破摩天岭呢! 第二天,她便让兵卒四处买羊,在二龙山顶建了一座圈羊的城堡———就是现在的锁羊城。打发人找来扎纸匠人日夜赶糊灯笼。她又在附近访问当地山民,找出了一条登山的小路。 在一个漆黑的夜里,木兰让士兵们把每只羊角上挂上灯笼,赶进龙潭洼。 羊群漫山遍野往摩天岭跑去,匈奴守兵一见,以为是花木兰攻山的人马,便齐放滚木擂石。 羊见有木、石滚来,有的吓得往岩石上逃,有的顺着陡坡往上跑。 这下可把右贤王吓坏啦! 他们怎么能登险石而上?难道是天兵! 匈奴兵将不明真相,乱了阵脚。 木兰乘机从小路攻上去,把匈奴兵将杀死一多半。右贤王领着残兵败将,一气跑回北国,再也不敢侵犯了。 木兰以她聪明的才智和勇敢的斗志,攻下了摩天岭,把匈奴抢的东西分给百姓,班师回朝了。 拒绝富贵 木兰得胜归来。 皇帝在大明堂召见凯旋而归的战士,论功行赏,有的封了大官,有的赏了很多财物。 轮到木兰时,皇帝问木兰想要得到什么赏赐。 “木兰不要当尚书郎,只想骑上千里马,让我能赶快回到故乡。”木兰回答道。 皇帝答应了木兰的请求。木兰得偿所愿,荣归故里。 回乡欢聚 父母听说木兰要回家了,互相搀扶着出村迎接她;姐姐听说木兰要回家了,在家里给她准备好女儿家的装扮;弟弟听说木兰要回家了,赶忙杀猪宰羊来庆祝。 木兰回到家中,在自己原来的闺房里,脱下战袍,穿上以前的衣裳,打扮成女儿家本来的模样,出门见到一起打战的伙伴,把大家都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