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329748

《武陵春》课件

日期:2024-06-27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30次 大小:907269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武陵春,课件
  • cover
课件27张PPT。武陵春李清照作家作品简介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派代表。对诗词散文书画音乐无不通晓,以词的成就最高。词清新委婉,感情真挚,且以北宋南宋生活变化呈现不同特点。前期反映闺中生活感情自然风光别思离愁,清丽明快。后来因为丈夫去世再加亡国伤痛,诗词变为凄凉悲痛,抒发怀乡悼亡情感也寄托强烈亡国之思。有《易安居士文集》等传世。代表作有《声声慢》、《一剪梅》、《如梦令》、《武陵春》等。 课文朗读鲜花经过春风的摇动已经零落了,只有土地上还留有花的芬芳,天色已晚,自己仍无心梳洗。春天里景物年年如此,而人与以前却不一样了,我对一切都丧失了兴趣,即使有心诉说,也是先流泪。听人说双溪春色还不错,我也想去那里泛舟,怕的是双溪上那舴艋般的小船载不动自己的哀愁。 大意了解背景 金军挥兵南侵,李清照为避兵乱,只身流亡寓居浙江金华所作。 时年53岁,经历国家败亡、家乡沦陷、文物丧失、丈夫病死等不幸遭遇,处境凄惨,内心极其悲痛。 这首词所反映的正是她真实的生活片断和思想情感。1.这首词的主旨是什么?请用一个词来表达。你是怎样理解这种情感的? 2.全词所要表达的是作者无尽的痛苦、难以排解的愁绪,是通过什么样的外在行为表现出来的?词中哪个句子表达了这种愁绪之浓之重? 3.作者为了表达自己的浓重愁绪,运用了什么修辞?请结合作品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小组合作风住尘香花已尽,交待季节特征———日晚倦梳头。说明已是暮春时节。暗指:自己年老株黄,寓寄词人漂泊零落,红颜迟暮的身世之恸。此句是什么描写? 典型的生活细节描写通过具体的外在行为展现人物的什么心理?表达什么情感?心灰意懒 浓重的哀愁由景到人由此,这两句是通过景色、典型细节来抒情。(采用含蓄手法进行间接抒情。) 分析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其抒情方式是———直接抒情分析这两句紧承上句叙述了什么内容? 叙述了哀伤的原因、程度。“人非”具体指词人的什么遭遇?国家败亡、家乡沦陷、文物丧失、丈夫病死等不幸遭遇因此,这两句是词人直抒胸臆,再次借助神态和外在行为表达出自己浓重的哀愁。“闻说”、“也拟” “只恐”欲抑先扬,曲折尽情的表达作者沉重、无奈的心理变化,道出哀愁之重。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闻说”、“也拟”表达词人 一种什么心理? 不是贪恋美景游赏心切而是想要寻求一个消除愁苦的去处。 “只恐”否定自己的计划。两句中词人运用什么修辞仍然表达自己内心不解的哀愁? 比喻词人创意出奇,将心中抽象的、难以捉摸的“愁”转为具体可触的立体感,说“舟轻愁重”使“愁”有了形体、重量、动态。这种写法是———化虚为实分析文中有句隐含了她哀愁的原因,是哪一句?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花开花落年年如此,而人却与以前大不一样了(丈夫去世),她对一切都丧失了兴趣。阅读理解,回答问题如此愁苦,她想过用什么办法排遣吗?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她想去双溪泛舟不是贪恋美景游赏心切而是要寻求一个消除愁苦的去处。 阅读理解,回答问题可结果呢?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愁绪本是抽象,但作者却用船都载不动让我们感觉到了她哀愁的心思有多重,真是想象新奇啊。 阅读理解,回答问题从表面上看,李清照的“愁”是因为丈夫去世,看看下面这则材料,你说她还为什么发愁? 1129年8月,丈夫赵明诚去世,9月金兵南犯。李清照带着她和赵明诚一生搜集的书籍文物开始逃难。赵明诚生前有托,这些文物是舍命不能丢的。然而这期间,她寄存在洪州的两万卷书,两千卷金石拓片却被南侵的金兵焚掠一空。而到越州时随身带着的五大箱文物又被贼人破墙盗走。1134年,金人又一次南侵,赵构又弃都再逃。李清照第二次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