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3309282

第6章 燃烧的学问 精选练习-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京改版(2013)上册(Word版含解析)

日期:2024-06-16 科目:化学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41次 大小:14584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版含,Word,上册,2013,改版,化学
  • cover
第6章 燃烧的学问 一、单选题 1.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下列属于新能源的是 A.天然气 B.石油 C.氢气 D.煤 2.将酒精灯的灯芯拨得松散一些,可使燃烧更旺的原因是 A.减少酒精的挥发 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增加空气中氧气含量 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3.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是(  ) A.二氧化氮和一氧化碳 B.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 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D.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 4.下列四个探究实例:①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②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③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④探究铁的锈蚀条件.其中主要研究方法相同的是 A.①②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某同学用一系列实验探究物质的燃烧,得到下列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A.镁条在氧气和二氧化碳中均能燃烧,说明二氧化碳分子中有氧气 B.玻璃棒不能燃烧而火柴棒可以燃烧,说明燃烧与物质本身性质有关 C.蜡烛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说明燃烧与氧气的浓度有关 D.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需考虑两方面因素:反应物(内因)和反应条件(外因) 6.2020年3月17日,甘肃新能源发电首次突破1100万千瓦。下列属于新能源的是 A.氢能 B.石油 C.煤 D.天然气 7.关于燃烧和灭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燃性气体达到爆炸极限时就会发生爆炸 B.炒菜时油锅起火,向锅中放入较多菜叶灭火,是降低了油的着火点 C.木柴架空有利于燃烧,是因为增大了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D.干粉灭火器可以用来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物的失火 8.不吸烟是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香烟烟气中易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是 A.水蒸气 B.CO C.CH4 D.CO2 9.野炊时,小明发现火焰很小,他将木柴架空一些后火焰变大,架空的目的是 A.增大木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B.升高木柴的温度 C.降低木柴的着火点 D.便于观察火焰的大小 10.2019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1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是“提高灾害防治能力,构筑生命安全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草原着火了,在火的蔓延方向前面再点一条火线 B.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等场所要严禁烟火 C.火灾发生后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并拨打火警电话 D.只要温度达到着火点,可燃物一定会燃烧 11.有关如图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B.向水中白磷通氧气,白磷会燃烧 C.热水的作用只是提供热量 D.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即可燃烧 12.如图是CO与CuO反应的实验装置,下列关于该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 ①玻璃管中黑色固体变成了红色 ②CO被还原为CO2 ③玻璃管中发生的反应为置换反应 ④既有效地防止了CO对空气的污染,又充分利用了能源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13.下列有关灭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隔绝氧气能达到灭火的目的 B.清除可燃物能达到灭火的目的 C.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能达到灭火的目的 D.图书失火可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14.近期有些地方发生的火灾给人们敲响了安全警钟,下列说法或做法错误的 A.通过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可以灭火 B.甲烷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 C.火灾发生后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并拨打火警电话119 D.为扑灭森林火灾,可把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 15.“钻木取火”是古人点燃木柴的一种方法,关于这种引火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钻出的木屑增大了与氧气的接触面 ②钻出的木屑比原木材着火点低 ③钻的目的是升高木柴的着火点 ④钻的目的是升温达到木柴的着火点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16.2020年5月12日是我国第十二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了解防灾减灾知识有利于保护人民的生命及财产安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一旦发生火灾,应用湿毛巾捂住口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