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3327501

2022浙教版八上科学1.5物质的溶解 第3课时 (课件 26张PPT+视频)

日期:2024-06-11 科目:科学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55次 大小:1933254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022,视频,PPT+,26张,课件,3课时
    (课件网) 第一章 水和水的溶液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5节 物质的溶解(3) ---溶解度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理解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并利用溶解度解释并解决一些问题; 科学思维:通过溶解度概念教学,让学生体会严谨的科学思维思考问题; 探究实践:会利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设计简单的对比实验,培养观察、分析及归纳能力; 态度责任:通过不同物体溶解度比较和外界因素对其影响的分析,体会事物内外因关系。 新知导入 复习: 1、什么叫饱和溶液?什么叫不饱和溶液?为什么在提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概念时要指明一定温度和一定量的溶剂? 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继续溶解某种物质的溶液,称为该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再继续溶解某种物质的溶液,称为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 对于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一定要指明“一定温度”和“一定量溶剂里”,因为改变温度可以是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改变溶剂的量也可以使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 复习: 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如何转化? 对于多数固体物质,转化的方法: 对氢氧化钙等极少数固体物质,转化的方法: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增加溶质 蒸发溶剂 增加溶剂 降低温度 升高温度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增加溶质 蒸发溶剂 增加溶剂 升高温度 降低温度 新知讲解 在相同的条件下,不同物质的溶解性是不同的。那么,如何定量地来表示物质的溶解性呢? 我们常用溶解度来定量地表示物质的溶解性。 一、溶解度 1、溶解度: 在一定的温度下,某物质在100克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该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溶解度度越大,表明该温度下物质的溶解性越强。 这里的溶剂,一般指水。 新知讲解 2、对溶解度的理解: 1)物质的溶解度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2)物质溶解与否、溶解能力的大小,一方面取决于物质本性,另一方面与外因条件(如温度、气压、溶剂种类等)有关; 3)不同物质在同一溶剂里的溶解能力不同,通常把某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能力称为溶解性。溶解度是溶解性的定量表示。 4)描述某物质的溶解度时,必须要指明“温度”、“100克水”和“饱和”等关键词。 新知讲解 2、一般物质的溶解度不同: 表示: 20℃时,100克水中溶解36.0克氯化钠就可达到饱和状态。 20℃时,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0克氯化钠。 注意几个关键词: 1)“20℃”(温度) ;2)100克水(一定量的溶剂);3)饱和(状态) 活动 说一说,表格中其他物质的溶解度的含义 例子: 20℃时,100克水中溶解36.0克氯化钠就可达到饱和状态。 新知讲解 二、物质的溶解性等级 根据20℃时物质的溶解度不同,可将物质分为易溶物质、可溶物质、微溶物质和难溶物质。 物质 溶解性等级 易溶 可溶 微溶 难溶 20℃溶解度 大于10克 1~10克 0.01克~1克 小于0.01克 讨论交流 说一说教材下表中哪些物质的易溶物质,哪些物质是难溶物质? 易溶物质 微溶物质 易溶物质 可溶物质 易溶物质 易溶物质 新知讲解 三、溶解度与温度关系 许多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硝酸钾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多数固体) 氢氧化钙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极少数固体、气体) 易溶物质 微溶物质 视频: 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 (点击图片可播放) 大部分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个别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气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点击图片可播放) 活动 1)小烧杯中加入约20mL的水,并逐渐加入硝酸钾固体,搅拌,不能溶解时,用酒精灯加热到全部溶解。 2)稍冷却,将烧杯下半部分浸入冷水(冰水更好)中,观察现象。 观察硝酸钾的溶解度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