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3328130

第八课《灯光》知识点+同步练习 (含答案 )

日期:2025-04-26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试卷 查看:94次 大小:120689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第八,灯光,知识点,同步,练习,答案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六年级上语文第八课 《灯光》知识点+同步练习 知识点: 一、作者简介 王愿坚(1929—1991),当代作家。山东诸城人。1945年参加八路军。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当过随军记者,解放后创作了不少革命历史题材小说。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党费》《粮食的故事》《七根火柴》《路标》,电影文学剧本《闪闪的红星》(与陆柱国合写)。 二、多音字 划huá:划船huà:计划 三、词语解释 聚精会神:集中精力,集中注意力。 憧憬:向往。 千钧一发:形容事态及其危险。 四、教材解读: 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解放战争时期,郝副营长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牺牲了自己的生命,而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 2.课文哪些地方是写现在,哪些地方是写往事。 全文一头一尾是写现在,中间大部分是写往事。即第一、二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写的是现在,其余写的都是往事。 3.“多好啊!”这句话在文中反复出现,分别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他们在说这句话的时候,看到了什么,会想到些什么? (1)第一次 天安门夜景如此美丽,引起游人由衷的赞叹。正是这一声赞叹,引起了作者对往事的回忆。由衷的赞叹。 (2)第二次 郝副营长发出的感叹,他没有见过电灯,但是他希望下一代都能在电灯下读书。羡慕 (3)第三次 郝副营长希望战争胜利后,孩子们能够在灯光下学习,过上幸福的生活 ,表现了革命前辈不求索取、无私奉献的崇高追求和宽广胸怀。 4.郝副营长美好的愿望实现了吗?他见到电灯了吗? 这位年轻的战友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 前后呼应。他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换来了后代的幸福和安乐,“孩子们”能够在灯光下学习“成了幸福和安乐的象征,强调了郝副营长为了理想而英勇献身的。感受到了他们的无私和伟大。 5.课文中,天安门前璀璨的灯光、郝副营长书上插图中的灯光和战场上微弱的火光,三者之间有什么联系?它们与课文题目又有什么联系? (1)天安门前璀璨的灯光,引起了“我”对往事的回忆;郝副营长书上插图中的灯光,引起了郝副营长对幸福生活的憧憬;正是因为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促使郝副营长在战斗中不顾自身安危,点燃了那本书,用微弱的火光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路。 (2)题目“灯光”含义丰富,包含了三层含义:如今的幸福生活;郝副营长对幸福生活的憧憬;如今的幸福生活是用郝副营长的生命换来的,我们不要忘记那些给我们带来幸福生活的革命先烈。 五、主旨归纳 本文以灯光为线索,采用倒叙的手法,通过回忆郝副营长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灯光下读书,在战斗中牺牲自己,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道路的故事,歌颂了革命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告诉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歼灭(qiān) 憧憬(chōng)B.豫皖苏(wán) 暴露(lù) C.电钮(niǔ)璀璨(càn) D.黑魆魆(qū) 牺牲(xī) 2.下列句子中关联词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郝副营长宁愿牺牲自己,也要为后续部队照亮前进的道路。 B.只有刻苦学习,持之以恒,才能攀登知识的高峰。 C.即使明天的天气晴朗,我们也要去郊游。 D.因为时间很紧迫,所以这项任务要抓紧完成。 3.下列对加点部分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狼牙山五壮士》:战士们热血沸腾 , 紧跟在班长后面。“热血沸腾”表现了战士们作好了牺牲准备的英雄气概。 B.《七律·长征》: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喜”字体现了红军战士翻过岷山时的喜悦心情。 C.《开国大典》: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和乐曲声,只听见国旗和其他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两个“只听见”用在一句话中,显得重复了。 D.《灯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