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3340384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3.1 分子和原子 (第一课时)教案

日期:2024-06-17 科目:化学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64次 大小:1954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人教,化学,九年级,上册,分子,原子
  • cover
分子和原子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粒构成的,能以分子为例,运用微粒的观点解释生产、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 2.通过分子性质的探究,体验从宏观现象感知微观世界的方法,学习运用类比、模型等科学方法,培养抽象、想象、分析和推理等思维能力。 3.通过探究分子性质的实验,增强对化学学习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初步建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学情分析 在前面一段的学习中,学生通过观察身边的一些常见物质,认识了它们所发生的不少奇妙变化。他们对于生活中湿衣服晾干、远处闻到花香、给足球打气等现象有着强烈的探究欲。学生已有的三态变化 、热胀冷缩等相关知识,已经为本课题的学习做了知识上的铺垫,但是分子、原子这些肉眼看不到、手摸不着的微观粒子的确非常抽象。初中学生初次接触到这些微观粒子只有一些感性认识,没有理性认识,学习起来往往感到难于理解。 重点难点 重点:分子概念的形成。 难点:运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教学过程 【引课】:上一课题我们学习了我们身边的物质———空气,对于空气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空气中对于人类来说最重要的物质———氧气。希望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不但了解氧气的一些相关性质,而且能够体验认识物质的方法。 板书:课题2 氧气 认识物质,首先要从身边开始。通过观看下面一段视频,同学们可以直观感受氧气在我们身边的存在。 播放视频。 【新授】 引入新课 教师:在今天之前我们看到的世界是什么样的?广阔的天空、海洋,巍峨的高山、奔腾的小溪,郁郁葱葱的树木、花草……再到一张纸、一片叶子。如果我们能把它们放大些再大些又会是什么样呢?今天,先进的科学仪器让我们有幸认识到它们的“真面目”。下面我们就从一片叶子开始我们今天的发现之旅吧! 微课视频:一片叶子的发现之旅。 教师:在刚才的视频中我们看到了放大了叶子,其实很多我们熟悉的东西放大了之后就会呈现出不一样的一面。例如:(PPT展示)放大了300倍的树叶,放大1000倍的白纸和放大1000万倍的酒精。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科学家放大了许多的东西,这些事实都告诉我们———物质都是由肉眼看不见的、极其微小的微粒:分子或原子等构成的。 PPT展示:氧气、氢气、水、二氧化碳、氨、汞的构成微粒。 教师:这些事实说明———不同的物质是由不同的微粒构成的。 构成物质同的微粒又有哪些性质呢? 教师:出示资料“一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10-26 Kg,一滴水约有1.67×1021 个水分子 如果你一次喝100亿个水分子,喝完这滴水,要喝1670亿次左右!1秒喝1次的话,你要喝5000年以上。” 以上资料说明分子具有什么性? 学生: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实验探究1】课本49页———分子运动的现象 1、PPT展示资料:酚酞是一种酸碱指示剂,遇碱性物质变红;遇酸性物质不变色。 2、按课本的内容进行演示实验。 3、学生观察实验,并讨论如下问题: ①A、B烧杯中物质都有什么? ②什么使酚酞变色? ③烧杯A、B中的现象是什么? ④探究三烧杯A中的酚酞试液为什么变红了?(从微粒的角度)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得出分子的性质之二:分子在不断运动。 播放视频资料:品红在热水和冷水中扩散的现象 教师:通过视频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分子的运动与温度有关,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反思提高:生活还有什么现象能说明”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学生:举例,湿衣服在太阳下比在背阴处干得快。 【补充实验】水与水、酒精与酒精、水与酒精的混合实验 教师在课前准备两根粗细相同的细长的玻璃管,将其一端封好。4支注射器:三支吸取10mL水滴加了红墨水的水,一支吸取10mL酒精。 演示实验:1、将10mL水与10m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