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3343946

沪教版美术二年级下册17.漂亮的“扎染”(教案)

日期:2024-05-13 科目:美术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16次 大小:2099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教版,美术,二年级,下册,亮的,扎染
  • cover
课题:漂亮的“扎染” 课时:1课时 课型:工艺 年级:二年级 教材:上教版美术教材 二年级第二学期 -- 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是二年级第二学期《感受民间艺术》单元中的一课内容。本课的教学旨在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民间扎染工艺,尝试利用简单材料,制作与扎染效果相似的染纸作品,感受扎染的艺术魅力,体验创作乐趣。激发学生对民间扎染艺术的热爱之情,养成善于思考,敢于尝试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品质。 教材重点介绍的是“折染”的方法,引导学生制作一幅“折染”染纸作品,但是这与真正的“扎染”工艺有较大区别。本教学设计是在教材基础上的创新和拓展,期望学生作品尽量接近“扎染”的艺术效果。将“扎”的过程引入教学,让学生更真切地体验到扎染工艺的制作过程和艺术魅力。作业纸经过折叠、捆扎,又进行印染,极易破损,教师应提醒学生制作时,动作要轻,幅度要小。因此,如何避免作业纸的破损是一大教学难点。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经历了小学一个半学年的美术学习活动,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绘画技能技法。绘画表达能力及自信心逐渐提升。他们对于和美术有关的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是非常渴求的。而工艺类的制作内容接触得不多,学生对“扎染”艺术应该是感到非常新鲜和有兴趣的。由于孩子个体的差异,他们动手能力也是不一样的,教师在教学中不能机械的教授技能技法,而是要注重引导,提升趣味性。从尊重学生的体验出发去设计教学环节,从而达成教学目标。 扎染服饰或装饰品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能接触过,但是他们通常不了解扎染的工艺流程、染色原理等,从而对这种民间传统工艺产生了陌生感。本课内容与染纸工艺相仿,但是其制作方法及原料要求却大大降低,简单的操作步骤和立竿见影的色彩效果,提高了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民间扎染工艺,尝试利用简单材料,运用“扎染”的方法制作与扎染效果相似的染纸作品。 2.过程与方法———在欣赏民间扎染作品的过程中,感受扎染的艺术魅力。在游戏、小组讨论和尝试等活动中学习基本的扎染方法。在自主实践的过程中进行有创意的扎染创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对民间扎染艺术的热爱之情,养成善于思考,敢于尝试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品质。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运用“扎染”的方法制作与扎染效果相似的染纸作品。 2.教学难点:克服纸材易破损的问题,以及有创意的图案设计。 教学设计思路: 这节课在技法方面的要求是比较高的,捆扎、染色等环节都有许多要注意的地方,稍不留神就会造成作业的失败,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如果只注重技法的学习,忽略的学生学习的兴趣,就会使课显得平淡甚至枯燥。因此需要教师在兼顾技法层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形式、方法上的探索。既要让课堂充满生气,又要让学生真正掌握制作技法。学生活动要体现自主性,游戏性;教师活动要重在启发、拓展学生思维;课堂期待探索、互动和生成。 导入时通过引导学生欣赏具有民族艺术风格的扎染艺术品,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图案特点及色彩效果,激发学习兴趣。然后通过一段扎染视频,使学生初步了解扎染工艺的制作过程。为解决宣纸非常容易破损的问题,设计了“纸变皱”和“扎小辫”这样两个游戏环节,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活动中发现更多捆扎的方法,同时解决纸材易破损的教学难点。接下来通过教师示范让学生能直观了解染色的方法和注意点,提高学生作品的成功概率。最后作品展示时,创设“时尚扎染秀”的情境进行二度展示,学生的作品从镂空的现代人物服饰图形中显现出来,让学生感受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魅力。激发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本课教学设计综合运用了观察比较法、自主探究法、直观教学法、尝试练习法、师生演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