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3344730

【人教版】中职语文拓展模块:第13课《琵琶行》课件(共35张PPT)

日期:2024-05-16 科目:语文 类型:课件 查看:94次 大小:90060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PPT,35张,课件,琵琶行,13课,人教
  • cover
(课件网) 琵 琶 行 白居易 孺子解吟长恨曲 胡人能诵琵琶篇 唐玄宗挽白居易联 琵琶行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杜甫之后,唐朝的又一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是唐代诗人中作品最多的一个。他是中唐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并将这一主张付诸自己的诗歌创作实践。贞元十五年(798)中进士,官至翰林学士,左拾遗,赞善大夫。后因直言极谏,被贬江州司马,移忠州刺史。晚年好“佛”,长居长安过着隐士的生活,75岁去世。他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政治讽喻诗;一是以《长恨歌》《琵琶行》为代表的长篇叙事诗。 《琵琶行》是中国文化界人人皆知的名篇。诗中虽有较浓重的感伤意味,但比《长恨歌》更具现实意义。诗人一方面表达了对“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的琵琶女的悲惨命运的同情,同时也寄托了对自己遭贬的悒郁、愤懑之情。“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流传千年的诗句,将琵琶女的命运和自己的身世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这首诗叙述的层次分明,描写的细致生动,比喻的新颖精妙(如对琵琶声的描写),被历代文人所称颂,表明白诗语言确实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地。 琵琶行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三者虽名称不同,实则大同小异,常统称“歌行”。明朝胡震亨《唐吉癸签》说,“歌”是曲的总称,“行”是“衍其事而歌之”,是一种具有铺叙记事性质的歌辞。 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 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跟拥兵割据的藩镇吴元济有勾结的朝中重臣派人刺死宰相武元衡,长安城顿时一片混乱。白居易当时任东宫赞善大夫,是个陪侍太子的闲职,不能过问朝政,但他压抑不住自己的愤怒,上书请求缉捕凶手,终以越职言事的罪名被贬为江州司马。第二年秋,白居易写下了这首著名的《琵琶行》。 创作背景 琵琶亭 白 居 易 一、解释划线词语: 1、左迁九江郡司马; 2、明年秋; 3、因为长句 ; 4、歌以赠之; 5、凡六百一十六言; 6、教坊; 7、秋娘; 8、翻作《琵琶行》 速读诗前小序,疏通文意。 思考:诗前小序交代了什么内容?与诗对照,把彼此对应的部分找出来。 诗前小序对全诗有何作用? 小序: 1、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故事的经过。 2、概述了琵琶女的身世。 3、交代了作者的写作动机。 4、奠定了诗歌的感情基调:凄切伤怀 诵读整体感知诗歌,并思考: 1、诗中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2、诗中塑造了哪些人物形象?其共同点是什么? 3、“沦落”的具体内容是什么?用原诗文回答。 4、全诗对琵琶女演奏的描写共有几次 --诗人谪居江州,月夜送客江边,巧遇琵琶女之事 --琵琶女 和 诗人自己。 --共描写了琵琶女的三次演奏 “ 沦落 ” 同是天涯沦落人 琵琶女 京倡 商妇 白居易 京官 谪官 琵琶声 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怨 恨 琵琶女 当年:艳盖群芳、艺压京城、 人妒人捧、年年欢笑 而今:年老色衰、门前冷落、 委身商人、独守空船 白居易 而今:谪居卧病、有酒无乐、 送客惨别、其情凄凄 当年:诗酒流连、丝竹不绝、 高朋满座、其乐融融 同是天涯沦落人 品读鉴赏之赏“声” ———谁解琵琶声 琵琶女的演奏(三次) 一闻琵琶邀相见 (侧面烘托 略写) 再闻琵琶诉沦落 (明写 详写) 三闻琵琶青衫湿 (侧面烘托 明写略写)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环境描写:渲染悲凉气氛,奠定全诗基调。 (互 文) 第一次演奏: 朗读第一段 “惨”!(离愁、沦落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