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3346454

3.2 气压带、风带与气候 课件 (29张)

日期:2024-06-16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51次 大小:174536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气压带,风带,气候,课件,29张
  • cover
(课件网) NEW 全球气压带与风带 学 习 目 标 1、理解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移动规律及对气候的影响。 2、理解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 重点难点 1、气压带与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 2、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 一、气压带风带的 形成与分布 赤 道 低 压 带 副热带高压带 副热带高压带 副极地低压带 副极地低压带 极地高压带 极地高压带 东 北 信 风 盛 行 西 风 极地东风 东 南 信 风 盛 行 西 风 极 地 东 风 高 规律 (1)高气压带与低气压带相间分布 (2)气压带与风带相间分布 (3)全球气压带、风带南北半球对称分布 30° 60° 0° 看下图,识别气压带和风带: 东北信风 东南信风 中纬西风 中纬西风 中纬西风 中纬西风 极地东风 极地东风 东北信风 东南信风 副热带高气压带 赤道低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高压 高压 0 30 N 60 N 90 N E A C B D F 问题: 1.请写出ACE分别表示什么气压带? 2.请写出BDF分别表示什么风带? 气压带、风带的 季节移动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春分日-夏至日) 90° 60° 30° 0° 30° 60° 90° 赤道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极地高压带 春分日-夏至日 移动规律 23.5 N 23.5 S 0 66.5 N 马纬度 夏至日-秋分日 90° 60° 30° 0° 30° 60° 90° 赤道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极地高压带 移动规律 夏至日-秋分日 23.5 N 23.5 S 0 66.5 N 马纬度 秋分日-冬至日 90° 60° 30° 0° 30° 60° 90° 赤道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极地高压带 移动规律 秋分日-冬至日 23.5 N 23.5 S 0 66.5 N 马纬度 冬至日-春分日 90° 60° 30° 0° 30° 60° 90° 赤道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极地高压带 移动规律 冬至日-春分日 23.5 N 23.5 S 0 66.5 N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 1.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内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 移动而作周期性的季节移动。 2. 就北半球来说,大致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学 以 致 用 2019年临沂市地理课期间(9月18日到9月19日)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是偏南还是偏北?移动方向呢? 当我国各地白昼时间最短时,下列四幅图中, 气压带、风带分布的位置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风 带 气压带 √ 气压带、风带成因和特征 (3)较低纬吹向较高纬气流--易成云致雨(如西风带) (2)高压--下沉气流--难成云致雨(如副热带高压、极地高压) (1)低压--上升气流--易成云致雨(如赤道低压、副极地低压) (4)较高纬吹向较低纬气流--难成云致雨(如信风带、东风带) 探究: 二、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 印度低压 夏威夷高压 亚速尔高压 夏季 夏季,大陆出现热低压中心,将大陆上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切断 冬季 冰岛低压 冰岛低压 冬季,大陆出现冷高压中心,将大陆上的 副极地低气压带切断 蒙古—西伯 利亚高压 阿留申低压 (1)填出图中A是高压还是低压 _____。 (2)A气压形成的原因是_____ _____。被切断的气压带是_____。 高压 冬季亚洲大陆冷却快于海洋, 形成高压中心 副极地低气压带 A 三、季风环流 南亚季风环流 夏季 西南季风 0° 低 南亚季风环流 冬季 东北季风 高 低 东亚季风环流 夏季 低 东南季风 高 低 东亚季风环流 冬季 高 西北季风 低 五、季风环流 东亚 季风 夏季风 冬季风 风向: ; 成因: ; 风向: ; 成因: ; 东南风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西北风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五、季风环流 南亚 季风 夏季风 冬季风 风向: ; 成因: ; 风向: ; 成因: ; 西南风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