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3357670

4.1 《夯实法治基础》教案 (表格式)

日期:2024-06-26 科目:政治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53次 大小:9164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夯实法治基础,教案,格式
  • cover
4.1《夯实法治基础》教案 课题 第二单元 民主与法治第四课 建设法治中国第一框 夯实法治基础 计划课时 1课时 授课时间 导学案 1. 什么是法治?(法治有怎样的内涵或要求)2. 为什么选择法治道路?(法治有什么作用)3. 了解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及目标。 学情分析 法治是学生相对熟悉的内容,但法治的要求,法治的意义等内容,需要站在一定高度才可以有较为全面的认识,因此重点是帮助学生,更全面、更宏观的认识法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识目标) 了解我国实行法治的意义,法治的要求,法治的进程;理解掌握良法治与善治;怎样建设法治中国。 过程与方法(能力目标) 提高依法办事的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德育目标) 树立法治意识,依法办事,自觉维护法治的权威。 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 法治的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法治的重要意义。 教学方法 探究法、讲授法、小组活动… 设计思路: 本课以邓小平名言为引子,从梳理民主与法治的关系和辨析法治与法制的区别导入,第一部分选择法治道路从亚里士多德的言论开始,提出问题,再辅以材料引导学生理解法治的内涵和要求。通过对比人治与法治过渡到法治的作用,再以民法典为例,剖析法治的作用即为什么选择法治道路。第二部法治蓝图主要通过学生阅读材料和视频讲解,明确法治蓝图究竟是怎会的。 教学过程 教师个性化修改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课前三分钟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12日下午,习近平首先来到新疆大学考察调研。习近平参观了校史馆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详细了解学校历史沿革和建设、加强人才培养、促进民族交往等情况,听取调研归来的学生谈收获。习近平指出,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我国的一个显著特征。我们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国民族问题具体实际相结合,确立了以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为主要内容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各民族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平等团结进步。我们的民族理论和政策是好的、管用的。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不断丰富和发展新时代党的民族理论,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基础性问题研究。各民族大团结的中国一定是无往而不胜的,一定是有着光明未来的,我们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必然会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会到来。 导入新课 【温故知新】材料: 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说:“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设问:你能从教材中找到哪些与上述观点相近的论述?生:P20单元导语:发展人民民主,必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P33关系:实践证明,通过法治体现、保障的民主,才是……P44导语: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实现我国和平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更好的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依法治国是治国基本方略)师:从这些论述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民主与法治的关系简单的说就是实现民主必须要坚持法治、依靠法治。从44页的课时导语中我们还可以看到,不仅民主需要法治,文化、经济、生态等都需要法治,所以我们才说,依法治国的治国基本方略。 追问:我们教材上出现的是“法治”二字,而邓小平的讲话中出现的是“法制”二字。二者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生:略师:法制是静态的,是各种法律制度的统称,而法治是动态的,指的是依法治理。法治需以法制为前提。 追问:二者哪一个更适合今天的中国?为什么?生:略师:和1978年相比,今天社会主义法制已经得到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