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3361570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商山早行》课件(共38张ppt)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16次 大小:140560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第三,38张,九年级,语文,编版,学年部
  • cover
(课件网) 课前准备 请同学们准备好上课用品:课本、三色笔。 快速调整上课状态:端正坐姿、精神饱满。 大声诵读《商山早行》。 商山早行 ———温庭筠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理解诗歌内容。 2.品味诗歌语言,体会诗人情感。 写作背景 诗人本是太原祁人,因在长安南郊(即“杜陵”)安了个家,在一些诗歌里,他把长安南郊说成故乡,本诗末句就把“杜陵”称为故乡。 唐宣宗大中末年,他离开长安,出外宦游。 作者简介 温庭筠yún(812 - 866),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qí,字飞卿qīng ,太原祁qí县(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并称“温韦”。现存诗三百多首,词七十余首。后人辑有《温飞卿集笺注》、《金奁lián集》等。 作者简介: 1、有才。才思敏捷,外号“温八叉”,且极富音乐天分,有孔即吹,有弦即弹。 2、不幸。奇丑,屡试不中,卷入政治斗争。 3、有个性。不修边幅,与歌妓、纨绔子弟厮混;目中无人,得罪权贵;帮人作弊,强索报酬,大闹考场。 仕途失意,穷困潦倒。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读准字音 温庭筠yún 动征铎duó 鸡声shēng 茅máo店diàn 人迹jì 槲hú叶 枳zhǐ花 驿yì墙 杜陵líng梦 凫fú雁yàn 诗词诵读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duó hú zhǐ fú 朗读诗歌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羁旅愁思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译文:黎明起床,车马的铃铎已叮当作响,出门人踏上旅途,还一心想念故乡。 首句表现“早行”的典型情景,概括性很强。第二句,“悲”字直抒胸臆并奠定了全文感情基调。 作者为何而悲 第二句固然是作者讲自己,但也适用于一般旅客。在封建社会里,一般人由于交通困难、人情浇薄等许多原因,往往安土重迁,怯于远行。 “客行悲故乡”这句诗,很能够引起读者情感上的共鸣。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鸡声嘹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辉,足迹凌乱,木板桥覆盖着早春的寒霜。 相传宋代名诗人欧阳修非常赞赏这一联,曾自作“鸟声茅店雨,野色板桥春”,但终未能超出温诗原意。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这两句诗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实写、意象叠加。画面给人以凄凉、清冷、悲伤的感觉。营造这一意境的用意是表现道路艰辛,旅途孤独、寂寞。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这两句诗可分解为代表十种景物的十个名词: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两句共六个意象,没有一个动词,全都是名词,可以说是寥寥数笔,却勾勒出一幅远行人早起赶路图。这种写法叫“意象叠加”法。“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杨柳岸晓风残月”、“铁马西风塞北,杏花春雨江南。”都运用了这种手法。 何为意象叠加 意象的叠加 是指把几组意象串联起来,运用联想和想象,组成了一幅充满意味的画面,以此表现作者的情感。 名句赏析 1、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这两句诗可分解为代表十种景物的十个名词: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虽然在诗句里,“鸡声”、“茅店”、“人迹”、“板桥”都结合为“定语加中心词”的“偏正词组”,但由于作定语的都是名词,所以仍然保留了名词的具体感。(意象叠加,生动形象) Q1:前人评论“鸡声茅店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