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3363818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商山早行》同步练习 (解析版)

日期:2024-06-27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24次 大小:2961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商山早行
  • cover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商山早行》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各题。 (甲) 商山早行(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乙) 咸阳城东楼 (许浑)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1.下列对以上两首唐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诗首联提挈全诗,紧扣诗题,写早行之景;乙诗首联诗人登楼远望,忽生万里愁。 B.甲乙两首诗颔联均即景抒情,营造一种萧条冷落凄清的氛围,衬托诗人的愁情悲绪。 C.乙诗尾联“莫问”乃劝诫之词,隐曲地表达了对唐王朝的憎恨以及自己消极的心态。 D.两诗均采用虚实结合的写法,如甲诗将眼前的“客行”与心中的“故乡”交织叠加。 2.甲、乙两诗分别以“悲”、“愁”字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请分别说说诗人“悲”、“愁”的原因。 3.阅读诗歌,完成赏析任务。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知背景】这首诗准确写作年代已不可考,但联系温庭筠生平,他曾任隋县尉,徐商镇襄阳,他被辟为巡官。当年温庭筠四十八岁。自长安赴隋县,当道出商山。此诗当是温庭筠此次离开长安赴襄阳投奔徐商经过商山时所作。 【析场景】首联写出早晨旅店中的情景,客人们离家渐远、前途未卜的悲凉心情。 【绘画面】颔联_____ 阅读下面的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长沙过贾谊宅 【乙】商山早行 刘长卿 温庭筠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4.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首诗的标题都交代了诗歌所写的地点,“过”与“行”点明了诗人身在旅途。 B.甲诗颔联“秋草”“寒林”“人去”“日斜”形象描绘了故宅萧条冷落的景色。 C.乙诗颔联捕捉眼前“鸡声”“月”“霜”等景物,动静结合,早行情景宛然在目。 D.甲诗颈联以“湘水无情”烘托诗人的痴心,乙诗尾联“杜陵梦”则以典故抒情。 5.这两首诗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6.下列对作品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A.首联点出了诗人早行的原因,表现了其寝不安眠、倍受思乡之情折磨的内心痛楚。 B.颔联写鸡啼,状残月,描人迹,绘银霜,有声、有色、有光,巧妙地突出了“早”字。 C.颈联写早行一路所见。“槲叶”凋零,“枳花”盛开,点出了早行的节令是在深秋。 D.尾联以“凫雁”之“满”塘的形象画面传出自己希冀早日与家人欢聚一堂的言外之意。 7.“客行悲故乡”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诗中与之相照应的句子是哪一句?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8.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表现“早行”典型情景,概括性很强;“悲”字,奠定全诗的情绪基调。 B.颔联写景,景中含情,隐约透露出旅人凌晨上路时萧瑟、寂寞、凄楚的心情。 C.颈联中“明”字别开生面,暗示出行时的天光之暗,从而反衬出行之“早”。 D.全诗语言绚丽,通过多个意象细腻精致地描绘出深秋山村黎明特有的景色。 9.“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