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3368071

5.2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 教学设计 (表格式)

日期:2024-06-16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61次 大小:2718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自然环境,地域,差异性,教学设计,格式
  • cover
第五单元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二节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选择性必修一第五单元第二节的内容。这一节,从课程标准要求的知识和能力维度上看,运用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解释区域自然环境特征,体现了区域认知素养。本条标准涉及的“自然环境的差异性”具体表现为地域分异规律,在分析地域分异规律时,需要关注“空间尺度”的不同。地球表面的差异性表现为大小不等、内部具有一定相似性的一系列地域单元,并由此产生各地域单元自然条件的差异,这就是地域分异。地域分异表现出一定的有序性和普遍性,就是地域分异规律。从大尺度看,地球表面的地域分异规律表现为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干湿度地带性分异规律和垂直分异;从小尺度看,则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地方性分异,它是在地方地形、地方气候、较大范围地面组成物质等差异的影响下,自然环境各组成成分及其组合沿一定地势剖面而发生变化的规律。 学习目标 区域认知:读图说明陆地自然带的基本类型、分布及景观特征。 综合思维:运用图表并结合实例,分析自然环境地域分异的形成和表现。 地理实践力:通过观察图表,描述地球表层差异性的表现。 人地协调观:树立因地制宜利用自然环境的观念。 重点难点 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的表现和规律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学案。 学生准备:结合学案课前预习。 教学过程 主要环节与时间 师生活动 新课导入 【老师】: 第五单元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二节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板书) 核心素养目标展示 【老师】展示: 核心素养目标 区域认知:读图说明陆地自然带的基本类型、分布及景观特征。 综合思维:运用图表并结合实例,分析自然环境地域分异的形成和表现。 地理实践力:通过观察图表,描述地球表层差异性的表现。 人地协调观:树立因地制宜利用自然环境的观念。 新课展示 【老师】 一、自然环境差异性的表现(板书) 【学生】活动:P110,图5-10 思考:1.据图说出在地球陆地表层有哪些主要的自然地理景观类型。 2.图中箭头所指示的自然景观,各自反映了哪一种典型的自然植被。 3.举例说明,在自然景观内部是否还存在着差异。 【学生】回答 【老师】点评 【学生】活动 【老师】 地球表层自然环境的差异性无处不在。不同的空间尺度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 【老师】 二、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板书) 地域分异:地球表层的差异性表现为大小不等、内部具有一定相似性的一系列地域单元,并由此产生各地域单元自然条件的差异。 地域分异规律:地域分异表现出一定的有序性和普遍性。 【老师】边讲解,边展示图画 【学生】听讲、做笔记 【老师】 1.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板书) (1)一般来说,太阳辐射带来的热量,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逐渐减少,引起其他自然地理要素和环境整体特征大体上沿纬线延伸,并随着纬度而变化。 (2)由赤道到两极,南北方向更替的特点。 (3)主导因素是热量 【老师】边讲解,边展示图画 【学生】听讲、做笔记 【老师】 2.干湿度(经度)地带性分异规律(板书) (1)在同一纬度地带内,降水量往往从沿海到内陆逐渐减少,从而形成不同的自然环境。这种由于水分条件不同而导致的其他自然地理要素和环境整体特征的差异。 (2)由沿海到内陆,东西方向更替的特点。 (3)主导因素是水分 【老师】边讲解,边展示图画 【学生】听讲、做笔记 【老师】 3.垂直分异规律(板书) 在一定高度的山区,随着高度上升,温度逐渐降低,降水发生变化,从山麓到山顶,自然环境及其组成要素会出现逐渐变化更迭的现象,这就是垂直分异。 在垂直分异规律的支配下,具有一定高度的山体,由下而上出现随等高线延伸的不同带状自然环境,称为垂直自然带。 【老师】边讲解,边展示图画 【学生】听讲、做笔记 【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