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3378418

3.3 探秘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 课后作业提升(含答案)

日期:2024-06-16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15次 大小:66264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探秘,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河流,地貌
  • cover
必修一 探秘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课后作业提升  (原卷+答案) 【基础演练】 图二是我国某石灰岩分布广泛地区的等高线图,图二中A河流被称为“白水河”,人们发现这条河流的底部呈乳白色;而B河流被称为“黑水河”,人们发现这条河流的底部沉积了大量黑色的淤泥。图一是图二中M处天然形成的碳酸钙沉积作用形成的水池,并且还在不断地增多和长大,科学术语被称为“钙化池”,钙化池光滑平整,水平如镜,清澈见底。据此回答1~2题。 1.图中M处钙化池形成的碳酸钙来源于(  ) A.A河流 B.B河流 C.C山脊 D.D河流 2.从钙化池的形成中可以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池的外边缘流速较池内小 ②池的外边缘较池内流速大 ③池内沉积作用快于池的边缘 ④池的边缘沉积作用快于池内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读河谷横剖面示意图,完成3~4题。 3.图中河漫滩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4.人们常把耕作场所选择在图中(  ) A.① B.② C.③ D.④ 下图为某区域水循环及地质地貌示意图,据此完成5~6题。 5.图中影响③地貌形成的水循环环节是(  ) A.降水 B.水汽输送 C.下渗 D.地表径流 6.图中煤层所在岩层可能发现(  ) A.石灰岩 B.大理岩 C.花岗岩 D.流纹岩 【能力提升】 7.下图中所在的荆江素有“九曲回肠”之称,该曲流现象的形成与流水侵蚀和堆积作用有关。下图反映的是(  ) A.a为凹岸侵蚀,b为凸岸堆积 B.a为凸岸堆积,b为凹岸侵蚀 C.a为凹岸堆积,b为凸岸侵蚀 D.a为凸岸侵蚀,b 为凹岸堆积 8.正确示意沙丘剖面及风力作用方向的是(  ) 高中生小明在作文里这样描述自己的家乡“我的家乡在西北,‘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是它的写照,家乡人们世代在大山脚下耕种,这里的夜有那么点冷,但是挡不住我对它的热情”。左图是小明家乡地貌手绘图,右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9~10题。 9.左图中阴山脚下地貌为(  ) A.河漫滩 B.三角洲 C.冲积扇 D.新月形沙丘 10.小明家乡人们在山脚下耕种,是因为那里(  ) ①地形平坦 ②土壤肥沃 ③地下水位低 ④泥石流或滑坡灾害少 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1.结合右图指出小明家乡夜里比较冷的主要原因是(  ) A.海拔高,空气稀薄,①少 B.地表反射率高,②强 C.晴天多,③弱 D.纬度高,风力大,④少 读“河流地貌示意图”,完成第12题。 12.图乙所示地形剖面对应图甲中的(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3.图1示意我国东部某区域水循环过程,图2示意图1中某一河段(虚线表示主航道中心线),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甲地貌是_____,形成该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_____。 (2)图2的河段位于图1中的_____(“平原”或“山地”)。 (3)图1中的河流是否有结冰期?请说明判断的理由。 参考答案 1~2.解析:第1题,图中B河全程等高线较稠密,河流流速快,主要表现为外力侵蚀,大量碳酸钙被带到M处,由于流速变慢而沉积。而A河上游流速快、下游流速慢,碳酸钙可能在图中A处沉积。故M处钙化池中的碳酸钙来源于B河流。C是山脊,没有发育河流,D离M太远,不可能来自D河。故选B。第2题,在池的边缘有台阶,所以有落差,因此流速较大,所以②说法是对的,①说法是错误的。在每一个台阶上,水流平稳,沉积作用慢,在池子的边缘沉积作用快,所以才能使池子不断的增多和长大。所以④说法是对的,③说法是错误的。②④对,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答案:1.B 2.B 3~4.解析:第3题,河漫滩属于河流的堆积地貌,枯水期时出露,丰水期被洪水淹没,②为河漫滩,B正确。第4题,耕作区域应距离河流近,土壤肥沃,避免洪涝灾害,④区域有堆积物,土壤肥沃,且不会被洪水淹没,D正确。①长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