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3393674

沪教版(上海)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4.1 燃烧与灭火 教案(表格式)

日期:2024-05-10 科目:化学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45次 大小:71116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教版,上海,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 cover
燃烧与灭火 1、设计思想 燃烧的现象和灭火的方法都是学生在生活中熟悉的内容;燃烧需要满足的条件也在科学课的学习过程中有所涉及,但是对于燃烧的定义比较陌生。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第一个环节,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出发,引导学生回忆木炭、硫、铁丝、红磷等这些物质燃烧的现象,然后讨论、分析、归纳得出燃烧的狭义定义,最后通过镁条在二氧化碳中燃烧进一步揭示燃烧的本质。教师帮助学生逐步构建燃烧的定义后自然过渡到第二个环节“燃烧是如何发生的呢”,通过学生对比实验,亲身体验,探究出燃烧的条件有哪些,并感受这三个条件必须同时满足。这既提升了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又加深了学生对燃烧条件的理解。通过交流生活中常见的灭火方法,水到渠成地推出灭火的原理。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讨论,实验,分析,归纳,演绎,引导学生温故知新并体验生命价值,提升防患于未然的防火意识。 本节课以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相结合,环环相扣的提问,推动学习过程,期望学生能: 用变化观,体会到可燃物燃烧的化学反应,感受化学变化的奇妙。 用科学价值观,进行简单的科学研究实验,并从实验中归纳出实验结论。 用辩证观,看待具体事物的两面性,体会对立与统一的辩证关系。 二、学情分析 所授学生通过之前的化学学习对C、Fe、S等燃烧的现象有较清晰的认识,但对燃烧的定义是模糊的;因此,授课过程中应注重在学生原有知识进行对比、归纳、分析得出概念。初三学生对这门刚启蒙的化学学科而言,最有兴趣的依然是实验,因此,在授课中,一是注重演示实验的精彩性和趣味性,二是积极为学生开设实验条件,让他们可以体验化学的乐趣。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知道燃烧的定义 (2)理解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3)知道灭火的一般方法。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回忆一些物质燃烧的实验现象逐步构建燃烧的定义。 (2)通过对比实验,亲身体验,得出燃烧所需条件。 (3)通过联系生活中的实际情境并结合燃烧的条件理解灭火的原理。 3. 情感态度与方法: (1)通过研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和灭火方法,体会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的辨证思想。 (2)通过认识燃烧与社会生活之间的联系感受到化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同时树立消防意识,防患于未然,体验生命价值,培养社会责任感。 4、 教学重点: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 教学难点: 研究物质燃烧的条件 5、 教学用品:多媒体电脑、课件 学生实验(试管2支,酒精,水,火柴,烧杯2个,纸条,镁条,瓶盖2个) 演示实验(镁条 二氧化碳 酒精灯 白磷 热水 氧气包 蜡烛 氢气) 六、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题引入 【演示实验】忽燃忽灭的蜡烛【设问】这忽燃忽灭的蜡烛究竟是怎么回事呢?熄灭是为什么呢?燃烧又是为什么呢?【板书】4.1燃烧与灭火【图片】展示“火”的图片 观察实验积极思考问题聆听 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课题感受燃烧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渗透爱国主义思想 燃烧的定义 【知识梳理】物质的燃烧和现象【归纳】燃烧的特点【演示实验】镁条在二氧化碳中燃烧 回忆旧知归纳出燃烧的特点观察实验 并记录现象 运用已有知识进行自主分析,通过实验,进一步构建燃烧的定义 燃烧的条件 【学生小组实验】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讨论交流】得出物质燃烧所需的条件 记录实验现象 完成实验报告表达交流 通过小组实验,培养合作意识。感到化学学科带来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灭火的原理 【图片】思考可用的灭火方法。【讨论交流】灭火的原理【图片】安全用火教育 自救教育【思考】揭开谜底:忽燃忽灭的蜡烛【学案】巩固练习【演示实验】热水下白磷的燃烧 积极思考,并说出灭火的依据。聆听,体会安全用火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