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3398846

第四单元 单元活动 建设海绵城市 教案

日期:2024-06-22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46次 大小:40811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单元,第四,活动,建设,海绵,城市
  • cover
单元活动  建设海绵城市 【教学目标】 1.建设海绵城市的目的。 2.建设海绵城市的必要性。 3.建设海绵城市的行动方案。 【教学重难点】 1.掌握建设海绵城市的主要目的。 2.理解建设海绵城市的必要性。 3.讨论分析建设海绵城市的行动方案。 【教学过程】 【导入】 阅读教材93页引言图文材料,提问:海绵城市示意图与普城市有哪些差别?这些差别对水循环环节以及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有什么影响? 引出话题: 我国许多城市都存在雨季内涝、旱季缺水问题。海绵城市的建设,实质就是要发挥自然生态功能和人工干预功能,有效控制雨水径流,有效预防城市内涝和缺水问题。 组织同学阅读教材93至98页图文材料,完成以下任务: 1、熟悉并解释海绵城市示意图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 2、文字梳理掌握建设海绵城市的主要目的、必要性、行动方案。 提问、课件展示同学成果。 学生发言:略。 教师归纳小结,梳理归纳如下: 一、建设海绵城市的必要性 1.建设原因 (1)城市的不合理建设和管理引起生态系统破坏,部分城市缺水。 (2)城市河道自净功能减弱甚至丧失,水体污染严重,威胁饮水安全。 (3)城市内涝问题突出。 2.建设海绵城市的目的 3.海绵城市的含义 理解海绵城市的含义 (1)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2)海绵城市通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实现建筑与小区、城市道路、绿地与广场、城市水系等不同下垫面的雨水控制和利用,达到修复水生态、改善水环境、保障水安全、涵养水资源的多重目标。 [思考] 我国西北地区的城市建设发展中会频繁出现城市内涝现象吗?为什么? 提示:不会。西北地区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少,往往不会因降水产生城市内涝。 二、建设海绵城市的行动方案 1.建设重点:建立城市雨洪综合管理系统。 2.系统关键 3.主要方式 [思考] 屋顶绿化除滞留雨水之外,还有哪些生态功能? 提示:调节气候、美化环境、净化空气、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等。 正确认识海绵城市的建设 (1)明确海绵城市的实现途径 海绵城市理念的最终实现,需要依托多个子系统协同发挥各自作用,如城市水系系统、城市绿地系统及道路系统等,每个分系统拥有一些具体的实现设施,如下表所示。 海绵城市主要规划理念及具体配套设施 序号 子系统 主要规划理念 典型实现设施 1 建筑与 小区 径流雨水通过有组织的汇流与转输,经截污等预处理后引入绿地与广场 绿色屋顶、透水砖铺装等 2 城市水系 保持水系结构完整性,强化其对径流雨水的自然渗透、净化与调蓄功能 湿塘、渗透塘、雨水湿地等 3 城市绿 地系统 对绿地自身及周边硬化区域径流进行渗透、调蓄及净化,并与雨水管渠衔接 下沉式绿地、转输型/干式/湿式植草沟等 4 城市道 路交通 利用道路绿化带等建设下沉式绿地、植草沟、雨水湿地、透水铺装、渗管/渠等 透水水泥混凝土、透水沥青混凝土等 5 城市排 水系统 径流排水系统应与城市雨水管渠系统或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衔接 渗管、渗渠等 (2)抓住海绵城市建设的六个要点 要点 主要方式 主要目的 渗 改变各种路面、地面铺装材料,改造屋顶绿化,调整绿地竖向,从源头将雨水留下来然后“渗”下去 要加强自然的渗透,把渗透放在第一位。可以减少地表径流,减少从水泥地面、路面汇集到管网里,同时,涵养地下水,补充地下水的不足,还能通过土壤净化水质,改善城市微气候 蓄 塑料模块蓄水、地下蓄水池 把雨水留下来,要尊重自然的地形地貌,使降雨得到自然散落。把降雨蓄起来,以达到调蓄和错峰 滞 雨水花园、生态滞留池、渗透池、人工湿地 延缓短时间内形成的雨水径流量。通过“滞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