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3403026

第11课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 课件 (共20张PPT+视频)

日期:2024-06-26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85次 大小:6070018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11课,北洋,政府,统治,军阀,割据
  • cover
(课件网) 第 三单 元 第 11 课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 知道袁世凯独裁统治和复辟帝制史实; 掌握孙中山领导的反抗北洋军阀的二次革命、护国战争等斗争史实; 了解北洋军阀混战的黑暗局面。 学习革命者不屈不挠的英勇奋斗精神。 学习目标 温故知新 辛亥革命是成功,还是失败? 成功:推翻  结束  民主共和观念 失败: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没有改变中国两半的社会性质。 北洋政府 北洋政府 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事集团统治时期的政府,从1912年开始到1928年结束。 北 洋 清朝末年对辽宁、河北、山东等北方沿海各省统称为北洋。1901年,袁世觊任北洋大臣,军队称北洋军。 军 阀 指拥有军队、武装、地盘、政权的军人(集团)。 独裁专制 大事记 宋教仁(1882—1913),别号“渔父”,主张“责任内阁制”。 1912年8月,在北京将中国同盟会、统一共和党、国民公党、国民共进会、共和实进会等团体组成国民党,被选为理事。 袁世凯本想以重金收买宋教仁,但宋教仁不为所动。袁世凯便密令国务总理赵秉钧策划刺杀宋教仁。1913年3月20日晚,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遭歹徒枪击,身中3弹,送医院后不治而亡,年仅31岁。这就是民国初年震惊全国的“宋案”。 国民党组建及刺杀宋教仁 1912年 1913年 组建国民党 “宋教仁案” 二次革命 ①时间: 1913年 ②导火线: “宋教仁案” ③领导人: 孙中山、黄兴、李烈钧(江西) ④结果: 由于国民党力量涣散,二次革命很快被袁世凯镇压下去。孙中山、黄兴等被迫流亡日本。 这次革命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反对袁世凯的独裁专制和军事进攻,保卫民主共和的一次武装斗争, 辛亥革命的继续,故称之为二次革命。 复辟帝制 对内实行独裁统治,扫清障碍; 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下令解散国会。 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约法》,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 修改总统选举法,总统可无限任期,可指定继承人。 为获得帝国主义国家支持,不惜牺牲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接受日本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的大部分内容。 对外出卖国家,获取利益; 1915年底,袁世凯称帝,改国号中华帝国,定1916年为洪宪元年。 民主共和 独裁专制 《中华民国约法》 “二十一条” 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特权,进一步扩大日本在“南满”和蒙古的权益,规定中国沿海港湾、岛屿不得租借或割让他国,聘用日本人为顾问等。 ———二十一条”主要内容 1915年5月 1913年10月 解散国民党 11月 袁世凯复辟帝制 1914年1月 解散国会 5月 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 12月 修改总统选举法 1915年5月 12月 正式大总统 签订“二十一条” 称帝 护国战争 材料: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誓死戮此民贼,以拯吾民。 ———孙中山《讨袁檄文》 材料:袁氏对于国家,既悍然不自知其职责之所在对于世界,复懵然不审潮流之所趋……义师之兴,誓以四事:一曰与全国民勠力拥护共和国体,使帝制永不发生。 ———蔡锷《讨袁通电》 护国战争 原因:袁世凯的卖国和复辟帝制 时间:1915—1916年 人物:蔡锷、李烈钧、唐继尧(护国三杰) 过程:1915年12月,蔡锷等在云南宣告独立,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拉开了护国战争的序幕;各省份积极响应,宣布独立,脱离袁世凯政府。 结果: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护国运动胜利。 袁世凯失败原因:复辟帝制违背历史潮流;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乱 一 段 混 乱 史 军阀割据 军阀割据:是指拥有军队、自成派系的军人或军人集团割据一方、不听从中央政府号令的现象。 军阀割据 派系 代表人物 控制区域 依附国家 北洋军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