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3406718

第11课 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 课件(31张)

日期:2024-06-26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47次 大小:215560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11课,北洋,政府,统治,军阀,割据
  • cover
(课件网) 第11课 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 (The Northern Warlords Government) 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书 愤》 蔡济民(民国) 风云变幻感沧桑,拒虎谁知又进狼。 无量头颅无量血,可怜购得假共和。 同仇或被金钱魅,异日谁怜种族亡? 回忆满清渐愧死,我从何处学佯狂。 同盟会元老、辛亥革命功臣·蔡济民 (1886~1919年,33岁) 一、背叛共和:袁世凯复辟帝制及其失败 西方国家民主共和政体权力运行示意图 (以美国联邦共和制为例) 宋教仁试图实现的政党内阁的核心精神:三权分立、权力制衡 西方国家民主共和政体权力运行示意图 (以英国君主立宪制为例) 中国“宪政之父”·宋教仁 (1882.4.5~1913.3.22),31岁 (1912年)宋教仁组建“中国国民党”,力图实现责任内阁制。 中国国民党党旗·青天白日旗 中国国民党党徽 为今之计,须亟组织完善政府,欲政府完善,须有政党内阁。今国民党即处此地位,选举事若得势力,自然成国民党政府。 —陈旭麓《宋教仁集》(下),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446页。 “国民党在全国的选举都已胜利,已占国会的大多数,大局已定,政党责任内阁制一定可以成功。”— 宋教仁语,《辛亥革命回忆录(一)》,页451. “噫!宋教仁意欲组织政党内阁耶?抑何相逼之甚也。 —袁世凯语,《中国国民党史稿(二)》,页535. 宋教仁 袁世凯 宋教仁遇刺(遗照) (1913.3.22,年仅31岁) —非高官厚禄所能收买,乃暗萌杀意,密令心腹赵秉钧谋之。 —《辛亥首义回忆录》,页58. (1913.3.20)袁世凯制造“宋案” 作民权保障,谁为后者死。 为宪政流血,公真第一人。 —孙中山为宋教仁挽联题词 江西都督李烈钧 (1882~1946) 广东都督胡汉民 (1913.3.22) 安徽都督柏文蔚 (1913.3.22) (1913.6.9)袁世凯罢免“三督”(国民党籍),武力镇压国民党。 (1913.7~9月)孙中山、黄兴武装倒袁,史称“二次革命” 二次革命形势图 (1913.7~9月) 二次革命形势图 (1913.7~9月) 这场革命为什么称为“二次革命”呢? 民主共和的象征—民国时期的国会 1913年4月8日,第一届国会议员合影 (1914.1)袁世凯解散象征民主共和制度的国会。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912.3.11孙中山主持颁布) 《中华民国约法》 (1914.5.1袁世凯炮制颁布) 总之,袁氏“新约法”的特点有三:(1)行政权(换言之总统的权力)无限度的扩张;(2)立法权及行政监督权极力缩小;(3)废除责任内阁制。不难看出,这个所谓的“新约法”已经成为袁世凯由总统向皇帝过渡的桥梁。 —来新夏等:《北洋军阀史》(上),南开大学-出卷网-2001年版,第324~325页。 (1914.5)袁世凯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 (1915.5)袁世凯为换取日本对帝制的支持,接受日本政府提出的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协议中大部分内容。 “二十一条”的主要内容有: (1)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特权; (2)进一步扩大日本在“南满”和蒙古的权益; (3)规定中国沿海港湾、岛屿不得租借或割让他国; (4)聘用日本人为顾问等; —部编《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北京:人民教育-出卷网-,2019年版,页52。 “二十一”条签字时中日代表合影 (1915年5月25日) 北洋政府袁世凯在北京举行祭天活动 (1914年12月,民国三年) (1915.12.31)袁世凯下令改1916年为“中华帝国洪宪元年”, 准备正式登基称帝; 袁世凯 (1882~1916) “祭天”是古代帝王才能享有的权力。袁世凯在共和制度下公然祭天,称帝野心昭然若揭。 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在耶?既称民贼。……誓死戮力此民贼,以拯吾民。—孙中山《讨袁檄文》,1915年12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