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3416472

2022重阳节主题----登高倍思亲课件(共20张PPT)

日期:2024-06-03 科目:班会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99次 大小:736810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2022,重阳节,主题,----,高倍,思亲
  • cover
(课件网) 教师 xxx 节日起源 历史演变 节日传统 民间习俗 肆 贰 叁 壹 节日起源 壹 独自在异乡做异乡来的客子,每遇到佳节就加倍思念亲人。 遥想兄弟们今天登高的地方,遍插茱萸时会想到少了一人。 “重阳”之名称由来,得名于古籍《易经》中的“阳爻为九”。在《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又为“极数”,指天之高为“九重”。“九”为老阳,是阳极数,两个阳极数重在一起,九九归一,一元肇始,万象更新。因此古人认为重阳是一个值得庆贺的吉祥日子。在古代有饮宴祈寿之俗。九月初九,日与月皆逢九,是谓“两九相重”,故曰“重九”,同时又是两个阳数合在一起,故谓之“重阳”。 重阳节 重阳节与除夕、春节、清明、端午、七月半等均是中国传统的祭祖节日,祭祖是主要节日做节的一大主题。中国古代属于农耕社会,农业文明,是极其重视祖先经验的一种文明形态。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礼俗观念,有着逢年过节祭祀祖宗的习俗,以示孝敬、不忘根本。 古代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重阳登高习俗源于此时的气候特点以及古人对山岳的崇拜。 重阳节“登高”俗与道教九月九日“升天成仙”也有内在的联系,在道教文化中,九月初九日重阳节这天是“升天成仙”的最好时间,所以道教传说中多选择九月九日“升天成仙”。 道家认为这一天清气上扬,浊气下沉,地势越高,清气聚集越多,就可以乘清气而升天。 登高节 近代,九月初九被赋予了敬老节的新含义。 在民俗观念中,又因“九”在数字中是最大数,且“九九”与“久久”同音,所以赋予有天长地久、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寓意。 因“九”是数字中的最大数,九,是久长久远的谐音,因此九上又九、九九重阳,含有长长久久、长寿尊贵的隐喻在里面。 敬老节 历史演变 贰 独自在异乡做异乡来的客子,每遇到佳节就加倍思念亲人。 遥想兄弟们今天登高的地方,遍插茱萸时会想到少了一人。 古老传统节日的起源与上古原始信仰、祭祀文化及天象、历法等人文与自然文化内容有关,蕴含着祗敬感德、礼乐文明深邃文化内涵。 重阳节有着久远的历史源头。古时南北各地风俗各异,先秦时期,各地习俗尚未融合流传,重阳节习俗活动鲜见于文字记载。 有载古人在九月丰收祭飨天帝、祭祖的活动。据考证,重阳节的源头,可追溯到上古时代,古时有在季秋拜神祭祖礼俗活动。 重阳习俗普及于汉代,汉代是中国南北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融合时期,各地文化上的交流使节俗融合传播。汉代作品《西京杂记》中收录了古时重阳节求寿之俗。 这是在文字资料上关于重阳节求寿之俗的最早记录,据说这是受古代巫师(后为道士)追求长生,采集药物服用的影响。同时还有大型饮宴活动,由先秦时庆丰收之宴饮发展而来的。 在魏晋时,节日气氛渐浓,倍受文人墨客吟咏。晋代文人陶渊明在《九日闲居》诗序文中说:“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这里同时提到菊花和酒。魏晋时期有了赏菊、饮酒习俗的文字记载。 唐朝时,重阳节被定为正式节日。从此以后,宫廷、民间一起庆祝重阳节,并且在节日期间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据记载,正式将农历九月九日列为国家认定的节日是在唐德宗李适年间(780年—785年),将重阳节列为“三令节”之一。 节日传统 叁 独自在异乡做异乡来的客子,每遇到佳节就加倍思念亲人。 遥想兄弟们今天登高的地方,遍插茱萸时会想到少了一人。 重阳节这天有享宴祈寿的习俗,寄托着人们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祝福。 重阳享宴祈寿习俗古代在各地流传甚广,在一些文学著作中也有相关的记载饮宴。”重阳时节的大型饮宴活动,其实是由时节庆丰收祭祀宴饮发展而来,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