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3423923

第11课 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 课件(17张)

日期:2024-06-26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37次 大小:2043646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11课,北洋,政府,统治,军阀,割据
  • cover
(课件网) 【新课导入】 观看视频,思考问题:什么是军阀割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 第11课 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混战 【课标要求】知道民国初期北洋政府的统治。 人教版八年级(上)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1912--1928) 【细化学习目标】 知道袁世凯独裁统治和复辟帝制的史实。 掌握孙中山领导的二次革命、护国战争等斗争史实。 认识北洋军阀混战给中国近代社会造成的危害。 第11课 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混战 【概念理解】 北洋军阀是清朝末年由袁世凯建立起来的武装政治集团,由于袁世凯长期担任北洋大臣、直隶总督,这个军事集团通常被称为北洋军阀。北洋军阀执政时期的政府被称为北洋政府。 1912年 1928年 1916年 袁世凯统治时期 军阀割据混战时期 一.革命再起———二次革命 【前情提要】为了限制袁世凯专权,临时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 ①临时政府设在南京; ②临时大总统南京就职; ③颁布《临时约法》,实行责任内阁制,削弱总统权力。 突破限制 在北京就职; 突破限制 定都北京; 1.原 因 袁世凯 袁世凯实行独裁统治,一再破坏内阁制。 宋教仁 宋教仁改组国民党,成为国会第一大党,准备入京组阁。 矛 盾 杀 ①根本原因:袁世凯实行独裁统治,破坏民主共和制度 ②直接原因:宋教仁被刺(“宋案”) 一.革命再起———二次革命 一.革命再起———二次革命 2.过 程 舆论谴责 先发制人 (武力镇压、罢免国民党人军职、派兵南下) 孙、黄发动反袁“二次革命” 革命失败,流亡海外 3.失败的原因 ①客观:袁世凯实力强大; ②主观:国民党力量涣散,缺乏斗争经验; 1913年7月 二.“洪宪帝制”———袁世凯复辟帝制 1.复辟准备措施 镇压二次革命 迫使国会选为正式大总统 解散国民党和国会 废除《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约法》 接受“二十一条” 组成筹安会,鼓吹帝制 1914.5 1915.5 1915年 1913.9 1913.11 1914.1 1913.10 获取日本支持 改为总统制,可连任和指定继承人 1915年5月9日,袁世凯接受“二十一条”(五九国耻) 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勿忘国耻 主要内容: ①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特权;②进一步扩大日本在南满和蒙古的权益;③规定中国沿海港湾、岛屿不得租借或割让他国;④聘用日本人为顾问等。 二.“洪宪帝制”———袁世凯复辟帝制 2.复辟帝制 1915年12月,自封“中华帝国皇帝”,改1916年为洪宪元年,准备登基。 袁世凯在天坛祭天 中华帝国国旗 三.维护共和———护国战争 1.背 景 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誓死戮此民贼,以拯吾民。 ———孙中山《讨袁檄文》 ①孙中山发表《讨袁宣言》,号召斗争; ②梁启超、蔡锷离京,前往南方筹划讨伐袁事宜。 2.“护国三杰” 蔡锷 李烈钧 唐继尧 三.维护共和———护国战争 3.过 程 ①1915年底,北上讨袁,护国战争爆发。 ②袁世凯围剿护国军,军队人心涣散,节节败退。 ③各省纷纷脱袁独立。 ④1916年3月,袁被迫取消帝制;6月病逝;护国战争结束。 历史认识:袁世凯复辟帝制违背历史潮流;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知识拓展】 袁世凯死后,继任的北洋统治者拒绝恢复《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国会。孙中山认为,约法和国会是共和国的象征,为了维护共和制度,他毅然举起了“护法”的大旗。1917年秋,孙中山在广州组织护法军政府,试图借助滇系、桂系等西南军阀的军事力量,开展护法运动。然而,南北军阀最终达成了妥协,孙中山被排挤出军政府。1918年5月,孙中山被迫离开广州回到上海,护法运动失败。 护法运动 四.分裂混战———军阀割据 1.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 四.分裂混战———军阀割据 2.影响 军阀派系 代表人物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