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3426734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导学案(无答案)

日期:2024-06-26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92次 大小:54955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11课,西汉,建立,文景之治,导学案,答案
  • cover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学习 目标 1.知道西汉的建立、汉初的社会境况及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 2.了解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措施及作用。 3.掌握推动“文景之治”出现的措施,了解“文景之治”的表现。 4.探究“秦亡汉兴”的原因、启示,认识“实行仁政”的重要性以及“成由勤俭败由奢”的道理 课前导学 一、西汉的建立 1.西汉建立:刘邦于公元前202年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 2.西汉初期的社会状况:由于秦朝的残暴统治和秦末的战乱,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如何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巩固新的王朝,成为汉初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 二、休养生息政策 1.实施原因(背景):汉初经济凋敝,社会动荡不安;汉高祖吸取秦朝因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 2.实施目的: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 3.内容:“兵皆罢归家”,让士兵还乡务农,并将因战乱、饥荒而成为奴婢的人释放为平民;鼓励农业生产;为稳定民心,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 4.作用:汉高祖后,继任的统治者继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注重农业生产。汉初的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稳定下来。 三、“文景之治” 1.汉文帝和汉景帝的统治: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 (1)经济:注重农业生产,并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把田赋降到了三十税一。 (2)政治: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了一些严刑峻法。 (3)治国思想: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2.治世表现: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力增强,史称“文景之治”。 课堂助学 材料 汉文帝令地方官吏务必促使人民回归农业生产,各郡国务必劝民进行农桑生产,对劝农成绩差的人给予处罚;借贷种子、口粮给贫民,赦免其中确有困难而不能按期偿还的贫民,遇到了自然灾害则开仓放粮以赈济灾民。 ———摘编自晁福林主编《中国古代史(上册)》 问题 根据材料并结合本课内容,概括汉文帝治国理政的措施,并指出汉文帝及其继任者施行这些措施后出现了怎样的统治局面。 措施: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关心农桑;令地方官吏努力劝民农桑,鼓励农业生产,扶助贫民,赈济灾民。局面:“文景之治”。 1.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 时期 措施 结果 汉高祖时期 (1)“兵皆罢归家”,释奴为民。 (2)鼓励耕织,轻徭薄赋 经济逐步恢复,社会局势稳定下来 文景时期 提倡以农为本,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以德化民”,废除一些严刑峻法 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库充盈,国力增强 2.秦亡汉兴的原因及启示: (1)秦亡原因:统治者统治残暴,人民承担沉重的赋税、繁重的徭役和兵役,刑罚残酷,滥用民力,人民生活困苦,社会矛盾尖锐。 (2)汉兴原因:统治者吸取秦亡的教训,勤于政事,提倡节俭,爱护百姓,轻徭薄赋,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发展生产。 (3)启示:政府要重视民生,以民为本,减轻人民的负担。 【例题】西汉初年,统治者推行休养生息政策,关注民生,恢复生产。汉初统治者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 ) A.发展农业生产 B.树立开明形象 C.巩固封建统治 D.改善人民生活 【思路点拨】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面对西汉初期经济凋敝的情形,如何恢复和发展生产,巩固新的王朝,成为汉初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汉初统治者吸取秦朝因暴政导致灭亡的教训,采取了休养生息政策。 达标检测 1.(2022 梧州)如图选自某书的部分章节目录。据此判断,该材料反映的历史人物是( ) 第二章 消灭项羽,建立汉朝 第三章 确立典章,设立制度 第四章 休养生息,发展经济 A.秦始皇 B.汉献帝 C.汉高祖 D.汉武帝 2.汉文帝曾立下《薄葬诏》,提出“厚葬以破业,重服以伤生”,使薄葬之风盛行一时;汉景帝阳陵中的陪葬品也数量较少且形制简朴,不像秦朝陵墓那样气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