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5.1小康社会的提出 全面建成 小康社会 小康社会 1.《诗经》中的“小康”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 ———《诗经 · 大雅 . 民劳》 小康社会 2.《礼记》中的“小康” 【大同】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小康社会 2.《礼记》中的“小康” 【小康】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身体,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着其义,以考共信,着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埶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 小康社会 3.邓小平提出“小康” “所谓小康社会,就是虽不富裕,但日子好过。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国民收入分配要使所有人都得益,没有太富的人,也没有太穷的人,所以日子普遍好过。” ———邓小平 “三步走”发展战略 党的十三大报告提出:我国经济建设的部署大体分三步走。 第一步:从1981年至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第二步:从1991年至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国内生产总值GDP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 GDP是衡量一国经济总体规模的基本指标 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概念异同比较 概念 比较内容 国民生产总值(GNP) 国内生产总值(GDP) 相同点 不同点 计算时间 计算内容 表现形式 计算范围 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 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提供的劳务总量 货币 本国常住居民为标准 国界为标准 (在领土范围内) 本国居民 外国居民 总体小康 1.实现时间: 2.总体小康的表现: 3.总体小康的意义 4.总体小康的特点 (1)微观上: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社会,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再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2)宏观上: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奇迹。 20世纪末 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 总体小康 不平衡 低水平 不全面 经济总量已达到一定规模,但人均水平还比较低 满足生存性消费,发展性消费没有得到有效满足;经济得以发展,而社会保障等方面有待提高(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 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居民之间发展水平差距不小 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 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 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 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 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 人们面前有着各样事物,人们面前一无所有 人们正在直登天堂,人们正在直下地狱。 ———狄更斯《双城记》 “新三步走”发展战略 在21世纪的前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开启全面建设适合主义现代化新征程。 第一阶段:从2020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第二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1980年 1990年 2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