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14课 社会各界的救亡图存运动 各阶层的仁人志士不懈地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道路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探索史 农民阶级 地主阶级 资产阶级 太平天国运动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一、农民阶级的探索 太平天国运动 洪秀全的故事 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 自称天父上帝的次子,力图借“上帝”的权威 推翻清朝统治 洪秀全(1814-1864) 籍贯:广东花县 学历:童生 家世:农民家庭 大事记: 1814-1843:七岁进入私塾,十五年考试,四次落榜,终为童生。 1843-1851:创立“拜上帝会”,传播教义,发动民众。 1851-1864“建立太平天国,与清政府分庭抗礼,直至灭亡。 1851年 金田起义 1856年西征胜利 1856年天京事变 1864年天京陷落 《资政新篇》 1853年定都天京 1853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开始 正式政权 全盛 失败 由盛转衰 太平天国运动的经过 纲领文件 纲领文件 天京事变 《天朝田亩制度》--1853年 ①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多分,人寡则寡分。……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 ②务使天下共享天父上主皇上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也。 ———摘自《天朝田亩制度》 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的愿望 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四有二无”的理想社会 第11课 太平天国运动 《资政新篇》———1856 《资政新篇》倡导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 政治上:统一政令,以法治国,广开言路; 经济上:发展工商业,奖励发明,兴办保险; 社会上:设立新式学堂、医院、福利机构; 外交上:与西方各国自由通商,鼓励交流,平等往来。 1.你认为《资政新篇》提出了一个怎样的社会改革方案? 提倡发展资本主义,是中国最早的资本主义改革方案 反映了当时一部分接触西学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和挽救民族危亡的迫切愿望 2.《资政新篇》的主张在当时能实现么?说说你的理由。 第11课 太平天国运动 太平天国的失败 华尔洋枪队 曾国藩(湘军) 李鸿章(淮军) 清政府在1860年以后开始借助西方列强力量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1864年,天京沦陷,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太平天国运动的意义 太平天国占据了清王朝大片江山。 西方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攫取了许多侵略权益。但太平天国不予承认, 这就使西方列强把中国迅速殖民地化的阴谋大大推迟了 正是由于中国人民前仆后继、坚持反侵略斗争的结果。 -- 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意义 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腐朽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 它是失败说明了农民阶级作为小生产者, 不可能领导中国人民完成民主革命任务。 二、地主阶级的探索 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 背景 鸦片战争 太平天国运动 第二次鸦片战争 今则东南海疆万余里,各国通商传教,来往自如……实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炮弹所到,无坚不摧……又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 ———李鸿章《筹议海防折》 逆贼洪秀全、杨秀清称乱以来,於今五年矣。荼毒生灵数百余万,蹂躏州县五千余里,所过之境,……一概抢掠罄尽,寸草不留。 ———曾国藩《讨粤匪檄》 外患 内忧 李鸿章 左宗棠 张之洞 中央 地方 曾国藩 恭亲王奕 地主阶级 洋务派 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以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掀起了 以富国强兵为目的的“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 洋务派 时间: 口号: 代表企业: 19世纪60年代 自强 安庆内军械所 (曾国藩) 江南制造总局 (李鸿章) 福州船政局 (左宗棠) 洋务运动 创办近代军事企业 江南制造总局大门 ———中国近代最大的军工企业 江南制造总局炮厂的机器房 江南制造局生产的后膛钢炮 江南制造总局生产的快利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