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3441669

【核心素养目标】川教版八上第7课 上下结构(三) 教案

日期:2025-05-19 科目: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43次 大小:135530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结构,上下,7课,核心,教版,目标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书法教案(第7课) 教学版块(课题) 上下结构(三) 课时 40分钟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了解书法的重要性,晓知并学习古代名人学有所成的精神,激发学生热爱艺术之感情和奋发向上的信心,从小养成喜好、爱好艺术的良好习惯,既学本领,又学做人。 语言应用:学生了解行楷上下结构的特点,掌握上下结构的汉字写法。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思维能力: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和临摹范字,逐步学会规范地写好范字,进而举一反三,写好上下结构的汉字。 审美创造:不同方式的教学,培养学生的书法审美能力,逐步提高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 教学 内容 讲解上下结构汉字的间架结构特点。 让学生练习例字。 教学 重难点 例字的写法 学具 准备 笔、墨、纸、砚、书法作品 教学 过程 利用点名册点名,将未到的学生及时作记录。 一、引入课题 祝允明《燕喜亭等四记》 祝允明(1460—1526),明代著名书法家、文学家。字希哲,自号枝山,世称“祝京北”,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与文徵明、王宠同为明中期书家代表。《燕喜亭等四记》是祝允明传世作品中不可多得的行楷住作。书卷为纸本,含行楷书四篇,现藏于故宫博物院。书作技巧纯熟,情感的跃动起伏不大,犹如溪水潺潺渡渡,连绵不绝,没有牵强,每一个字都闪动着情感的光泽与飞 扬的神采。古人有言:“字之巧处,在用笔,犹在用墨。”此作品用墨以润为主,通篇一气呵成,几乎看不出在何处重新蘸黑,一路潇洒而去,毫无焦渴、滞涩之感,使线条富有弹性和张力。作品最后有四行半题记,盖了两个白文印;一枚是“祝氏枝山”印,另一枚是“祝氏允明”印。 二、课程新授 1、结构讲解(毛笔楷书) 上短中下长 赵孟頫《三门记》 出示例字,要求学生边看边思考例字的特点。 老师示讲解,并讲述书写这类字的书法要领:(教师示范) 书写技法:上短中下长结构的字,上部宜短,要为中、下部留足位置。中、下部高度的分配要合理。三部分要互相照应,切忌分离。 中宽上下窄 赵孟頫《三门记》 老师示讲解,并讲述书写这类字的书法要领:(教师示范) 书写技法:中宽上下窄结构的字,中部应舒展,上、下部宜收敛,以突出中部的主笔。 中窄上下宽 赵孟頫《三门记》 老师示讲解,并讲述书写这类字的书法要领:(教师示范) 书写技法:中窄上下宽结构的字,中部收敛,上、下部舒展并力求同宽。 (学生练习例字,老师下位指导并纠正学生的错误写法。) 2、结构讲解(硬笔行楷) 楷书结体端庄严谨,在书写时一定要注意行笔不可过快,不可轻飘,要做到笔笔运行有始有终,稳健挺拔,用力要轻重分明,提按有序,才能不失楷书的风范。行楷结体潇洒飘逸,但用笔上却不可一味盲目求快,关键是要做到轻重徐急,节奏分明,轻重不同,主次有别。行楷与楷书的一大区别在于其连笔,然而绝不可凡是连笔处便一连到底。要讲究些笔断意连,虚实相间,以免潦草杂乱,弄巧成拙。 上短中下长 老师示讲解,并讲述书写这类字的书法要领:(教师示范) 书写技法:上短中下长结构的宇,上部宜短,要为中、下部留足位置。中、下部高度的分配要合理,三部分要相互照应,切忌分离。 中宽上下窄 老师示讲解,并讲述书写这类字的书法要领:(教师示范) 书写技法:中宽上下窄结构的字,中部应舒展,上、下部要收敛。 中窄上下宽 老师示讲解,并讲述书写这类字的书法要领:(教师示范) 书写技法:中窄上下宽结构的字,中部收敛,占位约1/5。 (学生练习例字,老师下位指导并纠正学生的错误写法。) 古代江南四大才子又称“吴门四才子”,是明代时生活在江苏苏州的四位才华横溢且性情洒脱的文化人。一般认为是指 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徐祯卿。 祝允明(1460—1526),明代著名书法家、文学家。字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