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附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目录 第一单元 什么是美术 第三单元 传递我们的心声 第1课 富于创造力的造型艺术 第1课 有创意的字 第2课 美术是个大家族 第2课 精美的报刊 第二单元 多彩的学校生活 第四单元 美丽的校园 第1课 小伙伴 第1课 描绘我们的校园 第2课 在校园中健康成长 第2课 设计我们的校园 第3课 我们的风采 第五单元 实用又美观的 全 册 教 案 第一单元 什么是美术 富于创造力的造型艺术 教材分析 教材选取了画家傅抱石、关山月的现代中国画创作,以《沁园春·雪》词意为主题的《江山如此多娇》巨幅中国画。教材路径明晰,着眼于引导学生通过作品解读,体会作品创作过程中的“立意”和构思:既要概括祖国山河的东西南北风貌,又要体现春夏秋冬的四季变化;不仅要表现“长城内外”与“大河上下”,而且要描绘出“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既要有江南,又要有雪山。只有在这“多”的气势中,才能体现出“娇”来。 教材在面貌呈现出清晰的思路,强调了赏析的方法:通过引导学生看作品细节,并与生活紧密联系,通过“莽莽雪山”的雄伟与壮美、“苍茫云海”的辽阔、“万里长城”的蜿蜒深远、“挺秀的山岳”苍翠雄浑、“辉煌的红日”等细节,引导学生理解作品,感受作品在构思表现中的“独具匠心”,从而理解美术是一种“创造美的艺术”。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欣赏美术作品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过程,体会美术作品的立意与表现. 过程与方法:学会从多角度欣赏与认识美术作品,理解美术作品与自然、文化的多重关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领悟作品的思想内涵,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美术作品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其立意与表现方式及手法。 难点:怎么理解美术一种“富于创造力的造型艺术”。 四、教学方法 本课教学中,首先要从一个“立意”入手,帮助学生了解“美”是从哪里来的,我们应该怎么去看待?怎么去寻找?这个“美”从哪里来?其实就是在我们的生活中:莽莽雪山体现了山河的雄伟与壮美;强化了苍茫云海的辽阔,以体现祖国山河的博大广袤;挺秀的山岳根据主题需要,处理得苍翠雄浑;万里长城随山势起伏,蜿蜒深远。 教学中,我们要引领学生以发现的眼光读作品,了解作品的细节来自生活,让学生用艺术的眼光看待生活,我们的生活就更彰显意义,生活也更有内涵。 教学过程 引导阶段: 教师活动: 以歌曲《我和我的祖国》为背景音乐,观看祖国壮丽山河的实景图片,教师适时引导学生一起欣赏毛主席的著名诗词《沁园春·雪》。 2、教师活动: 快速画出中国版画的轮廓线。 提出讨论:这样的图形作为歌颂祖国山川美景的图画可以吗?说说你的观点。 3、教师总结: 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也是一种造型艺术。符号化的形象很难传递出深厚的情感,想通过图形引发观者的情感,想通过图形引发观者情感上的共鸣就需要进行美术作品的创作,点明课题。 发展阶段: 1、教师和学生欣赏教材中的绘画作品《江山如此多娇》,教师介绍尺寸、绘画技巧,组织学生对作品进行观察分析: (1)从构图角度分析:近景、中景、远景分别是什么? (2)从色彩角度分析:画中怎样体现出季节、时间段的? (3)图画中的形象分别具有哪些象征意义? (4)画家们是通过怎样的视角表现如此宏大的场景的,换种表现视角行不行? 学生积极思考,回答问题。 2、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几块不同质地的石头,找几位同学触摸之后对其质感进行评价,以便更好的理解画家对山石肌理感的表现。 (1)自然山石的幻化———抱石皴”法。 (2)红日的霞光对画面整体气氛的烘托作用。 学生思考、体验“肌理”的含义。 3、多媒体展示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和齐白石的《蛙声十里出山泉》 教师讲解,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