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3443808

4.1种群的特征课件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3(共18张PPT)

日期:2025-11-22 科目:生物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70次 大小:135574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人教,PPT,18张,必修,生物,种群
  • cover
(课件网) 1 种群的特征 种群的概念: 是指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的总和。 一、种群的概念 1.一片草地上的全部昆虫。 2.一片草地上全部的蒲公英。 3.一个池塘里全部的鲫鱼。 4.一片森林中各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例1】以下描述的是种群吗? × × √ √ 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 均匀分布 随机分布 集群分布 二、种群特征———种群的空间特征 二、种群特征———种群的数量特征 种群密度  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同一物种的种群密度不是固定不变的,它的种群密度随时都可能发生变化,影响种群密度的因素有哪些呢? 出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 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例如:1983年,我国平均每10万人中出生1862个孩子,我国该年人口出生率是1.862%. 死亡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死亡的个体数目 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例如,在黄山猴谷,一猴群有200只,一年后有2只死亡,猴的死亡率为1%. (2)出生率和死亡率 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 概念: 迁入率和迁出率也是决定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 在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种群 迁入 迁出 (3)迁入率和迁出率 (4)年龄组成 种群数量维持稳定 种群数量变小 种群数量增大 增长型 老年 成年 幼年 A 稳定型 老年 成年 幼年 B 衰退型 老年 成年 幼年 C 1.定义: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所占比例。 2.类型: 可预测种群发展趋势 定义:种群中雄性个体和雌性个体所占的比例 (5)性别比例 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密度 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降低出生率,从而达到杀虫效果。 三、种群密度的调查 逐个计数法 (范围小、个体大的种群) 估算法 ①含义: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 样方法 草本植物:1m2 样方大小? 样方数量? 取样原则? 样方数据处理? 调查总体近方形区域 等距取样法 调查总体为狭长区域 五点取样法 取样方法 ———蒲公英 ———其他植物 注意:方框内+相邻两边 在统计样方中个体数量时,遇到的问题之一是如何处理样方边缘上的个体。 “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 思考: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种群密度,还能用样方法吗? 知识延伸 除了植物(双子叶)种群密度、昆虫卵的密度、作物植株上蚜虫的密度、跳蝻的密度等,也可以采用样方法 对于有趋光性的昆虫,可以用黑光灯诱捕的方法调查它们的密度 许多动物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 围大,不宜用样方法来调查他们的种群密度。常用的 方法之一是标志重捕法。也就是在被调查种群的活动 范围内,捕获一部分个体,做上标记后再放回原来的 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到的动物 中标记个体数占总体个数的比例,来估计种群密度。 标志重捕法 标志重捕法 设某种群的总数为N ,第一次捕获标记的个体为M, 第二次重捕的个体数为n,其中已标记的为m,则: N:M=n:m, 可得: N= m(重捕中标志数) M(总标志数) n(重捕个体数) × 标志重捕法 在一片草地上,第一次捕获45只老鼠做标志放回,第二次捕获34只老鼠,其中有标志的老鼠15只,设该种群数量为N,则 N:45=34:15 N=45×34/15=102(只) 1、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 ) A.出生率和死亡率 B.种群密度 C. 迁入率和迁出 D.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 B 2.预测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口数量的发展趋势主要看( )  A.居住人口不同年龄组成的比例 B.现有人口数量和密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