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3449170

高中语文必修3(人教版新课标)11.师说》学案(含答案)

日期:2024-06-12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39次 大小:14438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高中,语文,必修,人教,版新课,11.师
  • cover
            《师 说》导学案 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自读课文,看书下注释。查字典,积累语言知识。初步理解文章含义。 二、预习内容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句读(  ) 或不焉(  ) 郯子(  ) 苌弘(  ) 老聃(  )  子蟠(  ) 经传(  ) 师襄(  ) 贻( )谀( ) 2.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1)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 (2)或师焉,或不焉(    )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师说》以贻之   贻:赠送。 B.不耻相师 师:老师。 C.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道:道理。 D.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闻:得知。 4.指出下列句子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并解释。 (1)吾从而师之 (2)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3)而耻学于师 (4) 孔子师郯子 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古今异义词。 (1)古之学者必有师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3)吾从而师之 (4)小学而大遗 (5)师不必贤于弟子 6.判断下列文言句式类型。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师不必贤于弟子。 (4) 学于余。 (5)耻学于师 (6)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7)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8)不拘于时。 7.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师者,_____。 (2)是故_____,_____,_____,师之所存也。 (3)孔子曰:“三人行,_____。” (4)是故_____,师不必贤于弟子。_____,_____,如是而已。 三、提出疑惑 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对于文中的词句,你还有哪些疑惑?对不理解的词句做出标记。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1.扎实掌握文中重点实、虚词的用法,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现象,翻译并默写重点句子; 2.领会课文正反对比、破立结合的论证方法。 3.明白“从师”的重要性,发扬“师严道尊”的民族传统。 重难点:积累文言知识点,领会课文正反对比、破立结合的论证方法。 二、学习过程 (一)合作探究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为什么要从师?选择老师的标准是什么? 3.从师的风尚不再流传,是因为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为了批评“耻学于师”的人,作者从哪三个方面进行了对比论证? 4.李蟠好的是什么样的“古文”?他不愿被什么样的“时”所束缚? 三、反思总结 文章第一段论述了老师的基本任务是“_____”,指出了从师的必要性,进而提出“_____”的从师标准。第二段用了三组对比批判了当时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第一层以“古之圣人”与“_____”作对比,第二层从对其子与“_____”的角度对比,第三层将“_____”与“_____”进行对比,从而使文章一步步深入展开。第三段转入正面阐述,引用_____的名言“_____”,并由此得出结论“_____”。最后一段交代写作的原因。 四、当堂检测 ㈠、基础积累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贻(yí)   嗟乎(jiē)   针砭时弊(biǎn) B.蹉跌(cuō) 严谨(jǐn) 不拘于时(jū) C.鞭笞(chī) 阿谀(ā) 杀一儆百(jǐng) D.沏茶(qì) 联袂(mèi) 不屑一提(xiè)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其皆出于此乎 B.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C.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D.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策之不以其道 3.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C.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D.择师而教之 吾从而师之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愈,字退之,唐代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因为昌黎(现河北省昌黎县)韩氏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