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题:五年级上册《生活中的民族纹样》 教学目标: 1、了解生活中的民族纹样,认识民族纹样的内容美,感受民族纹样的样式美。 2、画画自己喜欢的民族纹样,能用民族纹样装饰生活用品。 3、尊重民族文化,感受民族纹样的艺术魅力,发现并创造生活美。 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受民族纹样的造型美和形式美,把自己喜欢的民族纹饰装饰在生活用品上。 难点:能设计运用民族纹样,体现出较好的色彩搭配和构成。 关键问题设计与解决: 关键问题:学生如何设计创作民族纹样并体现出较好的色彩搭配和构成形式? 解决方式: 1、实物引入,直观感受民族纹样特征和风格,引发学生的兴趣。 2、通过观察纹样细节的照片,小组学习单设置围绕民族纹样特点的小练习,通过自主探究学生学习到更多关于民族纹样的知识,为后续作品的创作打基础。 3、展示更多纹样构成的方式,打开学生思路。 4、设置创作场景———为模特设计民族风搭配”,真实任务驱动,让学生更有代入感,充满创作激情。 教学准备: 教师:民族风包包饰品等、课件、用民族纹样装饰好的生活用品(教师示范)、小组学习单、民族纹样照片。 学生:马克笔、水笔、生活用品形状纸(杯子、碗、环保袋、帽子……)、双面胶、白纸。 教学过程: 1、实物导入,代入场景,营造氛围。 教师活动:向学生展示身上的民族风服装,请学生说说特点,引出课题———《生活中的民族纹样》。 学生活动:欣赏观察教师带来的这些生活用品,说说自己的看法:是有民族风的。 2、初步了解民族纹样 教师活动:播放介绍苗族纹样的视频,请学生感受纹样的特点。师:“让我们用一段视频去感受民族纹样的美。” 学生活动:观看视频并回答从视频中感受到民族纹样美在哪。 3、深入探究民族纹样 (1)教师活动:请学生观察民族风物品上的纹样,完成小组合作学习单。师:“同学们,今天老师也给你们带来了有着各种苗族纹样的物品,请各小组打开盒子拿出你们组的物品,仔细观察研究上面的民族纹样并合作完成学习单。”请一组到讲台完成。 学生活动:观察研究民族纹样,完成小组合作学习单。 (2)教师活动:请学生汇报自己小组的学习成果。对比讲台组的有什么不同。 学生活动:派一名代表汇报小组的学习成果。 (3)教师小结:总结民族纹样的特点(板书:1.内容:花草纹、动物纹、几何纹;2.色彩:丰富、饱和度高;3.内涵:吉祥寓意、美好愿望)。 (4)教师活动:简单拓展民族纹样知识。民族纹样不仅有美观装饰的作用,苗族人把迁徙途中遇见的美好事物都化为纹样保留在传统服饰上(记录历史)。住在澜沧江边的哈尼族人崇尚水文化(崇拜自然)。高山上的彝族希望八角太阳纹带给他们力量与勇气(寄托愿望)。 4、教师微课示范,用民族纹样装饰生活用品。 (1)教师活动:播放微课视频,传授运用民族纹样装饰的方法。师:“民族纹样的世界是那么多姿多彩,不同民族的纹样都各有特色。如果让你动手画一画,你会怎么做呢?比如这样一个小花篮,我们要怎么去装饰它呢?请先一起看看老师运用民族纹样做设计搭配的吧。” 学生活动:观看教师示范,学习运用民族纹样装饰的方法。 (2)教师活动:请一小组上台,将纹样碎片合理的拼贴在生活用品上装饰。 学生活动:每人一张纹样碎片,小组合作,完成一个生活用品的装饰。 (3)教师小结:不同位置的纹样有不同的构成方式,展示几种不同的构成方式,拓宽学生思路。展示学生作品,请学生欣赏观察。 学生活动:学习纹样的构成形式,从同龄人作品中吸取优点。 4、教师设置场景,真实任务驱动,学生实践创作。 (1)教师活动:请学生小组合作,根据老师的服装,运用民族纹样设计装饰一件生活用品为老师的服装做搭配,并表达自己的祝福。 学生活动:打开材料袋,取出小纸片和生活用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